(1) 硬件组成: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 软件及其形式:软件是由数据和程序构成的,数据和程序是由二进制码不加以区分的存储在存储器里,存放的位置由地址来确定,地址也是采用二进制码的形式。
(3) 工作机制:主要采用程序存储式和程序控制式,意思主要是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在运行时由程序来控制计算机的计算。运行时控制器根据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程序)工作,运行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程序运行的时候程序计数器始终指向程序的第一条指令,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根据程序计数器里面的指令地址去内存找到对应的指令,然后分析指向该指令,执行完毕之后程序计数器会指向下一条指令,直到程序顺序执行完毕。
概念上讲,一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被视为一组“细胞”单元。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又都可以存储一个较小的定长信息。这个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诉计算机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数据(指令的处理对象)。原则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存储二者之任一的。
算术逻辑单元(ALU)可以被称作计算机的大脑。它可以做两类运算:第一类是算术运算,比如对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算术运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电路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过编程进行乘除法运算)。第二类是比较运算,即给定两个数,ALU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更大一些。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馈运算结果的手段。对于一台标准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其他许多后文将要讨论的可连接到计算机上的I/O设备。
控制系统将以上计算机各部分联系起来。它的功能是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对指令进行解码,并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确输入,告知ALU对这些数据做那些运算并将结果数据返回到何处。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件就是一个用来保持跟踪当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计数器。通常这个计数器随着指令的执行而累加,但有时如果指令指示进行跳转则不依此规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ALU和控制单元(二者合成中央处理器,CPU)逐渐被整合到一块集成电路上,称作微处理器。这类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观: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计算机先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然后执行指令,存储数据,再获取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直至得到一个终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释,运算器执行的指令集是一个精心定义的数目十分有限的简单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为四类:1)、数据移动(如:将一个数值从存储单元A拷贝到存储单元B)2)、数逻运算(如:计算存储单元A与存储单元B之和,结果返回存储单元C)3)、条件验证(如:如果存储单元A内数值为100,则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
指令如同数据一样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比如说,10110000就是一条Intel 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拷贝指令代码。某一个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机器语言将会使既成软件在一台新计算机上运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对于那些机型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人来说,它们通常只会关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机器语言。
更加强大的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可能会与上述计算机有所不同。它们通常将任务分担给不同的CPU来执行。今天,微处理器和多核个人电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超级计算机通常有着与基本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显著区别的体系结构。它们通常由者数以千计的CPU,不过这些设计似乎只对特定任务有用。在各种计算机中,还有一些微控制器采用令程序和数据分离的哈佛架构
长期以来,移动互联网界一直在寻找一种既能获得Native原生的体验,又可以低门槛快速开发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尝试,例如React Native(RN),RN本质上是轻量化Native开发,在Native基础上做减法;H5的特点是开发成本较低,可以做到比较灵活,但缺点在基础信息获取方面(如地理位置、手机信息、播放器等)和顺滑体验方面无法做到Native的效果;
就在这个背景下,微信小程序也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它的做法是在H5的标准上做Native能力的加法,赋予了小程序很多Native的能力,微信通过自行研发的小程序运行时,为小程序提供了大量的API层面能力支持,如地图、导航、画布、滚动视图等方面都能提供支持。
小程序的优越性体现在既保留了H5开发的便利和灵活性,又可以达到媲美Native体验,配合微信11亿用户的社交网络,越来越开发者选择微信小程序的技术的。
据小程序团队透露,目前已经50万+的开发者在从事实际的开发,小程序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事实”的标准。伴随着这种趋势,阿里、百度分别在2017年的8月和2018年的3月启动了自己的小程序项目,围绕着支付宝和手机百度APP几个超级APP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再次攻城略地。小程序已然成为近几年最炙手可热“现象级”技术。
小程序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移动互联网近10年的业务、场景积累上逐步发展起来的。Web开发具有高效、灵活、门槛低的特点,但弊端在于所有的页面都依赖浏览器的渲染,浏览器的能力就是的web研发的上限和边界。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于是便有了JS-Bridge这种方式,将很多常用组件内置到应用中,当内嵌组件足够多的时候,再做一层封装,形成了JS-SDK,其本质没有差别。
小程序在JS-SDK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开放和拓展原生的能力给到Web前端调用,另一方面,页面渲染(Webview Render)的UI层和逻辑层,使用了两个独立的线程。如下图所示:
小程序运行时本质上是一个处理Web页面渲染、数据逻辑交互的虚拟机,这个虚拟机提供了丰富的原生能力供小程序调用(API、组件、AI能力等),极大的拓展了Web应用的能力边界,尤其是在诸如滚动视图(scrool-view)、导航(navigator)、图片预览(cover-image)等组件的提供,使得前端开发人员在使用现有的web前端技术,就可以开发出接近原生体验的应用。
其实微信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时通讯部分(IM)和小程序的运行渲染引擎(运行时)。小程序的运行的离不开运行时,它作为一个基础支撑已经深度和微信整合。正是利用了微信11亿的巨大的社会协同网络,赋予了小程序方便的转发、分享能力,为商业应用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蓝海,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这个平台去更好的触达、服务客户。
以往业务部门要发布一些新的功能的时候,用户必须要主动更新App,而且任何一个局部功能的变化升级需要去重新去应用市场再操作一次,成本很高。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去更新,造成IT团队需要花费大力气去维护多个不同的版本。这种方式造成用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用户体验的不便利。
如果用小程序,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首先, 小程序可以独立的去更新,App作为了一个载体,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需要被频繁更新。其次,每个小程序可以按照业务具体需要去独立发布各自的版本,不同的小程序之间的更新升级彼此独立、互不干扰。最后,由于小程序运行的沙箱机制,保证了不论是哪个小程序出现Bug、崩溃等情况,不会拖累应用本身 ,即便出现严重问题,也不过就是把它下线即可。
凡泰小程序运行时是面向全行业的“小程序解决方案”,它借鉴了被大家广发熟知的微信小程序概念,在技术上对微信小程序做兼容,开发工程师在现有的技能上可以直接上手。企业可以基于这套合规、安全的小程序运行时,配合整个小程序的上下架运营平台,自己就成为了一个“微信”。真正把这些技术赋能于现有的业务,App的更新也不再束手束脚,既松绑了业务,也松绑了IT研发。
并不会。首先,小程序的体验和原生几乎没有差别,对用户的来说是“透明”,不细致观察,用户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使用小程序。其次,因为用户其实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小程序,已经实际上已经嵌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用户在使用微信坐地铁、买电影票就在用小程序;打开淘宝购物,许多商铺就是小程序;打开百度搜索,出现的还是小程序。
互联网公司实际上已经对用户完成了“教育”和普及。接下来券商可以考虑如何利用好小程序的技术,结合小程序的优势、特点,逐步把现有App的一些业务切换到小程序上来。每个业务单元可以基于小程序进行敏捷迭代,好的产品离不开10000小时定律,让产品团队可以不断的围绕业务场景去打磨、优化,以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同时借助小程序一次开发多次上架的特点,更好去利用微信的社交网络优势,在获客、触达、营销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创新和尝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周期性,显然小程序的这波红利已经到来, 今天的创新可能就是明天的标配。当务之急,尽早上船拿到“船票”。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ROM表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在制造ROM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机器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ROM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双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块。
RA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从中读取数据,也可以写入数据。当机器电源关 内存关闭时,存于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我们通常购买或升级的内存条就是用作电脑的内存,内存条(SIMM)就是将RAM集成块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块电路板,它插在计算机中的内存插槽上,以减少RAM集成块占用的空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内存条有1G/条,2G/条,4G/条等。
硬盘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简单的说内存是作为CPU处理数据时用的临时容器和媒介,而硬盘就负责储存数据。
有问题可以追问
程序是如何运行起来的?
如果要从底层逻辑来讲,是需要具备工科背景的硬件知识的,我们今天只讲应用层的知识,这样对没有工科背景的人也能理解。任何一种程序的运行都会有一 个主函数,或者叫入口函数,或者叫第一推动力吧,打个比喻:你到家只有按了开关,灯才会亮,就算你是声控灯,只有你发出达到声控灯开启的音量时,灯才感应到而发光。
我们来看一段C语言的程序代码:
/*定义函数A*/
A()
{
Printf(‘我是自定义函数A’)
}
/*定义函数B*/
B()
{
Printf(‘我是自定义函数B’)
}
/*定义函数C*/
C()
{
Printf(‘我是自定义函数C’)
}
Main()
{
Printf(‘我是主函数,程序要从我这里开始运行’)
/*调用函数ABC*/
A()
B()
C()
}
运行程序会输出如下:
我是主函数,程序要从我这里开始运行
我是自定义函数A
我是自定义函数B
我是自定义函数C
我们再把上面的程序改成如下这样:
A()
{
Printf(‘我是自定义函数A’)
}
B()
{
Printf(‘我是自定义函数B’)
}
C()
{
Printf(‘我是自定义函数C’)
}
Main()
{
Printf(‘我是主函数,程序要从我这里开始运行’)
/*调用函数ABC*/
A()
C()
B()
}
运行程序会输出如下:
我是主函数,程序要从我这里开始运行
我是自定义函数A
我是自定义函数C
我是自定义函数B
为什么会这样?1.因为程序是从主函数(第一推动点开始运行,相当于开关按键,要由这个地方开始触发)
2. 程序会在主函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行(如果遇到注释文字会调过,比如:/*调用函数ABC*/,属于说明文字,方便阅读理解程序的,不是程序要执行的内容。)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留意到程序第一遍执行输出内容与第二遍有区别 “我是自定义函数C”输出的顺序在中间,这是因为在调用函数时,把它的执行顺序放在了中间,所以它在中间输出。
以上就是一个帮小白理解编程的一简单的例子,真实的情况,由于要解决的问题复杂得多,程序也会非常复杂,但原理是不变的,就是电脑按照你预先编写的顺序运行程序, 这就是编程
编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下载了编译器多敲代码,才会加深理解。
知行合一,首先要知道,再行动,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加关注,结合我的视频讲解,希望能带您入门写程序。
首先回答你主干问题!电脑的运行原理:程序存储控制原理(冯若伊曼原理)!就是先要把你的木马存在别人的电脑里面,这就要别人的电脑要访问带有木马的文件,这样一打开,他的电脑就中招了,但是一般电脑是装了杀毒的。真的很想学这个东西的话,建议去学好程序编辑!
再回答你的补充问题!
cpu就是一个处理器,要把它给算出来,就得用程序把运行起来!在输入。就和计算机一样。程序就充当一个中介,把你和cpu联系了起来。你要它干什么,你就通过程序来控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