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虫记》中螳螂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2、作品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法布尔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1911年,法布尔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法布尔的作品。《昆虫记》被选为中国人教版初一下学期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主要内容:
《昆虫记》是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这篇主要写螳螂。螳螂在法国,人们称它为“祷上帝”,拉丁文名为“修女袍”。螳螂专吃活食,它是昆虫界和平居民的老虎,昆虫中没有谁比它更难对付。作者把螳螂养在家中,对它的习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螳螂休息时的架势、它的外貌、整个身躯和捕食过程描写得很细致。让你看到了栩栩如生的螳螂。
好词好句:
悄无声息、黯然失色、仪态万方、怪模怪样、凶神恶煞、典雅优美、无拘无束、大手大脚、活蹦乱跳、望而生畏、津津有味、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狼吞虎咽、心满意足、锲而不舍。
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
它甚至不乏其典雅优美。因为它体型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它没有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颚,相反却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来啄食的。
小腿与大腿有关节相连,伸屈非常灵活,它也是一把双排刃口钢锯,齿刺大腿上的钢锯短些,但数量更多、更密。
老虎钳宛如手臂内弯似的,夹紧猎物,这就算大功告成了。蝗虫、蚱蜢或其它更厉害的昆虫,一旦夹在那四排尖齿交错之中,便小命呜呼了。
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这篇的每词、每句、每段,都是好词、好句、好段。光四字成语都有十六个,写得引人入胜,让你兴趣盎然。使我不仅对螳螂有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我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只有对周围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小小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
1、《昆虫记》螳螂主要内容概括: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2、《昆虫记》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1、外形特征
螳螂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色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其标志性的特征为前肢上的一排坚硬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大而透亮的复眼突出。
2、分布特点
螳螂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地区的种类最为丰富,而且螳螂具体趋光性,所以在高温炎热的夏季,经常在城市的路灯下看到,此外螳螂具体善鸣好斗的特性。
3、生长特征
螳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年中螳螂需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而且螳螂在若虫期要脱皮七到十一次,经过八到十二龄后进入成虫期。
螳螂的食物
螳螂是只吃素的,不吃荤的,对吃荤的螳螂来说它们是不挑食的,什么样子的昆虫也是喜欢吃的。例如苍蝇、蚊子、蝴蝶、蚂蚱等等。如果在田地里面出现面包虫、蚜虫等等都是会毫不犹豫的去灭掉这些害虫,也常常的会到树林里面去灭掉害虫。
喂过螳螂的人都知道其实螳螂只是吃活的,不吃死的。如果喂给它们死的东西,它们是不会吃的,所以如果想要养螳螂的时候就需要给它们抓一些活的动物。比如说吃苍蝇的时候它们会从头开始吃,吃起来也是非常快的,凡事可以捕捉到的昆虫都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