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扩展资料:
一、外形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二、拟态行为
1、拟态成花。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
2、拟态成叶。另一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
3、拟态成水滴。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早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
4、拟势恫猎物。法国生物学家曾看到一只螳螂遇上一只大灰色的蝗虫拟势的现象。当螳螂看到蝗虫时,便立即张开双翅,抖向两侧,后翅直立起来,像只帆船,旁体上端穷曲,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全身重量放在后面四足上,身体全部竖立起来,一动不动地站着,两眼立盯住蝗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螳螂属于无脊椎类动物。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故又称祷告虫。体长55到105毫米,颜色以绿色、褐色为主,有两个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
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主要以捕食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为主。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捕食对象。除极地外,螳螂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属于无脊椎动物。
螳螂又叫作刀螂,是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大型昆虫,成虫与若虫均是捕食性的,以其他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
螳螂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足和翅是其运动器官,它的体表覆盖着坚韧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之适于陆地生活,中华大刀螳螂、狭翅大刀螳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的习性
螳螂喜阴怕热,多生活在田野、草原、森林中,多在气温18-22、相对湿度75%-85%时活动。螳螂通常在夏天的清晨活动。中午炎热干燥,树叶或庄稼。炎热干燥的中午,螳螂躲在树叶里,断断续续地降温,直到下午气温逐渐下降,它才重新开始工作,每年从春季到秋末,螳螂都是活跃的捕食季节。
雌性螳螂一生可以交配多次,产卵鞘有2-3个,第二年6-7月气温升至20-25时,卵鞘内的卵孵化若虫,早期孵化的个体漂浮在风中,用脚抓住周围的物体。
螳螂是属于无脊椎动物。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
中华大刀螳螂,狭翅大刀螳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的物种学史:
螳螂目曾经是作为直翅目中的一个亚目,后来有人指出,它究竟是属于单独的一个目还是亚目,还存在争议,绝大部分业内学者更倾向于这一类群单独成立为螳螂目,由于对螳螂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对螳螂的分类也就越加繁琐。
一些人认为,螳螂目可大体分为4个总科,怪足螳总科,前足腿节外列刺和内列刺较少或缺,更为明显的是雄性外生殖器较特殊,此总科分布很广,缺爪螳总科,包括1科1属,即缺爪螳科,缺爪螳属,其鉴别特征是前足胫节缺端爪,多分布于热带区。
金螳总科亦仅包括一科一属,即金螳科,金螳属,其明显的鉴别特征是体金绿色,前足腿节缺中刺,外列刺第1刺较长,分布于印度,螳总科是最大的一个总科,世界性分布,包括8个科:类螳科,花螳科,锥头螳科,叶背螳科,扁尾螳科,长颈螳科,细足螳科和螳科。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扩展资料:
1、生活习性
螳螂在若虫期就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但因不同种类所处环境的不同其自残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相互残杀量为10%~30%,高时可达到90%,这也是困扰螳螂规模化人工饲养的难题,在自然界中,自相残杀可能是螳螂虫口数量自控到一定数量的机制,也成功地影响了生态位的分化。
2、饲养方法
(1)卵囊的保存:据室内外观察,蝗螂卵囊一般于气温稳定在20℃时开始孵化。因此,11~12月份采集卵囊,一直到4月份可在常温下保存,但要保持干燥,防潮防鼠。5月以后,根据气温和利用上的需要,在冰箱内保存。
(2)室外大笼罩饲养:5月下旬将待孵的螳螂卵移放到笼罩内,孵化后按每平方米50头投放。笼罩内栽各种矮小的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建立与自然界相仿的环境,减少残杀,晴雨天遮盖芦席,糊状饲料放在隔离物的枝叶上,糕状的放在小橡皮瓶塞内。及时剔除霉变残渣,保持饲料新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科
螳螂是昆虫类,属于无脊椎动物,是肉食性昆虫。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它捕食,尤其是蝇子,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成虫等,甚至有的飞蝗,蝉也是它捕食的对象。它属于一种害虫,发现的时候要尽快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