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正是提高孩子们口算能力的关键时刻。父母可以在家里训练孩子,帮助他们提高口算速度。如何训练,父母得讲究方式方法,不应该买几本口算习题给孩子们做,这样只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感。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他们的口算速度。一副扑克牌,完全可以胜任这件事情。
准备一副扑克牌,拿掉其中的花牌和正负司令,手里只留40张数字牌。家长和孩子各20张。游戏开始了,家长和孩子各出一张牌,大家在心里默算,这两张牌加起来的和是多少,谁先算出来,这两张牌就归谁。20张牌出完以后,谁的牌多,谁就是赢家。赢家可以刮输家的鼻子或者另外的惩罚方式。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掌握好这个度,不要比孩子先算出来,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要装作绞尽脑汁算不出来的样子,让孩子觉得他能算出来。也不要总输于孩子,让孩子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最好是每三次游戏中,家长能赢一次或两次。家长掌握好这个度,孩子就会在心里快速地计算着。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游戏,每天在家里做10分钟,用不了多久,孩子的口算能力就提高了。
也许有的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口算速度,没多少用处,反正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么简单的加减法,肯定做得出来的。其实不然,孩子口算速度的快慢,关系着他对学习的兴趣。学校里口算比赛,如果孩子的速度比别人快,他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自然而然,他的学习兴趣也会浓厚了。
另外,一副扑克牌,也可以锻炼孩子计算24点。记得我女儿读三年级时,学校里有24点比赛,当时,老师抄了很多题目,让孩子回家做。孩子对着那些题目,苦思冥想,化了很长时间,也没能算出几道题。后来,我就拿出了扑克牌,和她算起了24点的游戏。我先让她背一下能算出24的乘法口诀,让她先掌握这个规律。游戏开始了,我们每人出两张牌,孩子因为已经掌握了算24点的方法,算起来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她要和我比的就是速度了。她一会儿算出3*8=24,一会儿算出4*6=24,一会儿又算出30-6=24……她的小脑袋转得飞快,好几次,我是真正地败在了她的手下。在等待比赛的那几天里,我天天用如此方法训练她。后来,在学校24点比赛中,她果然取得了好成绩,高高兴兴地捧回了鲜红的奖状。
一副扑克牌,为我女儿的计算能力打下了扎时的基础。现在,我女儿的数学绩处于班级前列,这与我当时用扑克牌训练,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吧。
一副扑克牌,快速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家长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扑克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趣的扑克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
物质准备:
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
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扑克牌。
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大牌管小牌
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2、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
3、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
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
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
2、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
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
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
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习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
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
《有趣的扑克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根据扑克牌的不同特征进行接龙游戏,并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引入活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2)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了一副扑克牌(除J、Q、K),请你们观察一下,看看扑克牌上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规律?(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3)教师可适时引导:扑克牌上有什么?(数字)都是些几啊?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颜色呢?(红色、黑色)相同的颜色,图案一样吗?(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按数字1—10排列,同样的数字上有四种图案: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2、分类游戏
(1)教师:原来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那我们今天就来玩分一分的游戏,好吗?
(2)请每位幼儿拿10张扑克牌,找到特征,进行分类
(3)幼儿操作
(4)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二、扑克牌接龙(小组合作游戏)
1、每位幼儿10张扑克牌,小组共同商量,进行扑克接龙
2、建议:
(1)按两种颜色
(2)按四种图案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按单双数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代表介绍接龙规律
三、扑克猜数(两人合作游戏)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扑克猜数的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共同合作,你们想玩吗?
2、介绍游戏规则:
一名幼儿手拿"1—10"同一花色的扑克牌,把扑克牌洗好,另一名幼儿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第一名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是哪一张牌
3、教师示范,幼儿共同寻找方法
4、幼儿操作,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扑克站起来》
教师:扑克牌还有很多玩法,还可以神奇的站起来呢!请小朋友们回去之后试一试怎样让扑克牌站起来,好吗?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学会加减
玩法1:扑克牌“凑10法”(3-6岁)
游戏目的:10以内数字加减,同时为孩子学习进位做准备
规则:把若干扑克牌摆放好,从j到K都视为是1点,其他是按照牌面点数来算。游戏双方轮流挑牌,凑成10点,不限张数。方式可以采用抢牌的方式,或是轮流拿。也可以凑成其他点数,就能实现10以内简单加减运算的练习。
玩法2:符号运算法(3-6岁)
游戏目的:不同运算符号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规则:可以选择5以下的数字。自己再剪一些印有加减符号的小纸片,将扑克牌和运算符号排在一起。形成等式。
加强记忆
玩法1:速记法(3-6岁)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刺激大脑发育。训练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
规则:随意地取3张牌,给孩子看后,倒扣过来,让他说出刚才看到的3张牌是什么,根据他的能力,牌可以由少到多,给他看的时间也慢慢减少。如果你的孩子能够一次性记住5-7张牌,那就相当不错了!
1、凑十/凑二十:两人平均分牌,一方先出牌,另一方出的牌必须和对方出的牌家起来是10。轮流先出牌,赢的收牌,最后比谁手上收的牌多。接下就是凑二十。无论拿几张牌,凑起点子的和是二十就OK。
2、盖棉被:每人手上持十几张牌,轮流抽一张牌翻开放在桌上,同时嘴中按1、2、3、4……报数,如果报的数和翻开的牌正好一致,马上用手盖住那张牌,看谁的反应快,最慢的就算输了。这种玩法很刺激,有时手背都被拍红了。
3、抓龟:不一定是一幅牌,只要都成对就行,然后抽掉一张(留下的一张只能是单只了,也就是所谓的‘龟’);洗牌;摸牌;每人先将自己手上成对的牌抽出来放在一边,只留下单只的。然后一方从对方的手上任抽一张,如果和自己手上的牌成对的就再抽出来,反之则是龟了。
4、10点半:一人当主家,一人当玩家。主要发牌。先每人发一张牌,然后根据自己手上拿到牌的情况来决定自己是否还需要牌。几张牌的总数加起来是10点半最大(花牌为半点,1~9分别代表1~9的数字)。如果两张或两张以上牌的总数加起来超过10点半就算输。
5、钓鱼:这个游戏至少要两个人参加,根据游戏人数把牌平均分配,然后按照顺序每人出一张牌,排成一个长列。谁出的牌与上面长列中的某一张牌相同,就可以把这两张牌之间的所有纸牌收入囊中,到游戏结束的时候,谁手里的纸牌最多,谁就获胜。
扑克在幼教中的作用
为了丰富幼儿游戏内容,我们试用最为流行的娱乐工具一一扑克,与孩子做游戏,把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数的概念寓教于游戏之中。现介绍给家长们:
第一步是熟悉扑克牌,认识图形和颜色。
实验对象为两岁多的小乐字。他已能口头数出1~10个自然数,看着花花绿绿的扑克牌,象得到新鲜玩具一样,乐宇高兴地玩弄着。妈妈随手拿一张指着红桃问:“这象什么?”
“桃子。”乐宇回答说。
“对了,这是红色的桃子,红桃。”妈妈边鼓励边拿起一张黑桃说: “你看,还有黑色的桃子呢。”这样,使乐字了解了方块、梅花、红桃几种图形。然后,通过“找朋友”游戏反复强化,不但辨清了红、黑颜色,而且还能说出这几种图形的名称来。
第二步是学习认数和数数。
妈妈将红桃牌1~10挑出来,依次排列,和乐宇一起数每张牌上的桃子数。图形的总数就是牌子上所标出的.数字。二者的统一使孩子在学会数数的同时也认识了1~10个自然数。再通过桷花、方块、黑桃的多次重复,感性认识更加巩固,进而对数的代表意义有所理解。此过程需用多种游戏形式,帮助孩子由简到繁地逐步掌握。
第三步是比较数的大小。
大家一起用扑克牌玩“钉钩钓鱼”游戏,主要内容是每人起一部分牌,出牌时,谁的大,谁就赢。开始妈妈帮孩子判断大小,然后引导孩子利用多和少的概念比较其大小。哪张牌图形多,哪张牌就大。由具体的图形进行比较,逐步过渡到抽象数字本身间的比较。这一步的学习需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幼儿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而理解能力是很差的。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用扑克进行幼教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把提高幼儿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同时利用幼儿喜欢奖励的心理特点,吸引他们把注意与识记倾注在这项活动上,提高他们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游戏学会数数、认数、数间大小的判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为算术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扑克游戏要灵活多样,根据每个幼儿当时的心理水平(知识和智力水平),提出新的略微超前的要求,以便激起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
最简单也最锻炼的方法就是把j q k挑出去,1-10的牌留下,然后洗好开始一张一张按数加起来,如果等于220就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就错了,逐渐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