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我国目前纳入传染病管理的疾病共四十种,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及危害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三类,执行分类管理。
新冠病毒在2020年1月20日被国家卫健委纳入乙类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2年9月15日19时6分(北京时间9月16日1时6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21174例,达到607745726例;死亡病例增加1538例,达到6498747例。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
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
但是在管理的时候是按照甲类传染病去进行管理的。 我国的传染病可以分为甲类、乙类以及丙类三种。 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比较强,因此在管理上重在预防,避免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戴口罩,呼吸道途径传播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在发现有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后,需要在24小时内上报
是。新冠属于全球法定乙类传染病,在美国也是,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靶器官是肺部,导致新冠肺炎,也可以累及心脏、肾脏等其他器官。
新冠病毒在2020年1月20日被国家卫健委纳入乙类传染病,同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新冠病毒肺炎纳入了法定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可以依法使用对病人隔离治疗以及密接者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达到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的目的。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将传染病分为甲、乙和丙三大类,共有39种,三类传染病的排序要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以及危害程度等决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过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决定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基于现阶段严峻的新冠肺炎防疫形势,把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甲类防控医疗机构在防疫期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三种,一种是对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期限要根据医学检查结果来确定;另一种是在确诊前对疑似病人进行单独隔离治疗;第三种是对医疗机构中的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以及采取其他必要的防控措施。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还没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人群,可以让公安机关来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可根据疫情严重的程度来采取有关措施,包括限制或停止人群聚集的活动、决定停工、停课,封闭有可能引起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的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目前我国法定的传染病有3类,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有40种。我国的甲型传染病是2种,有霍乱和鼠疫,而乙类传染病有27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到乙类的传染病当中。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除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外,还有非典和肺炭疽在我国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我国乙类和丙类的传染病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上报,但是目前归甲类的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必须在发现之后2小时之内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