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巅峰到谷底,小黄车(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只用了四年时间。在巅峰时期,投资机构多到能踏破小黄车总部门槛,戴威被外媒评委40岁以下商业精英,上过胡润百富榜,头顶90后富豪光环。
现在的戴威,由于公司能否如数退还押金已成问题,濒临破产,本人则被限制消费。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着实让外界错愕不已。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朋友圈罕见发声,认为ofo溃败缘于否决权(veto right)问题: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结果是“啥事都通不过”。
但股权设计问题其实只是ofo溃败诱因,共享经济违背人性的商业模式设计才是失败的根源。缺乏对人性之恶准确的评估,使得共享经济永远难以盈利,竞争力不如街头小贩,唯有依靠机构不断输血(融资)续命,一旦机构撤走资金,小黄车立即休克。
对于人性,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释得非常清楚:“我们每天之所以能够吃上晚饭,不是因为面包师,不是因为屠夫,不是因为酿酒商,他们爱我们,他们的慈善,而是因为他们要自私自利,他们要追求他们的利益。”
不过,要达到斯密所说的“自私可以利他”的理想结果,离不开信用约束。没有信用约束,人性的自私将爆发出人性之恶,奸商当道,渣用户横行,市场最终分崩离析。
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各个城市曾有许多出租自行车的摊位,你交上一笔押金就可以骑走一辆车,归还自行车时,由摊贩对自行车进行检查,如果用户在租赁期间损坏自行车,则扣除相应押金,如果归还的自行车完整无缺,则全额退还用户押金。
在传统自行车租赁行业,有专门的人(摊贩)落实对用户的信用约束。
但共享单车并没有对用户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
用户交上押金,扫二维码骑走自行车,期间出现损坏、丢弃、自用等行为时,公司完全不能掌握。信用约束完全靠用户的自觉行为,一辆共享单车的生死完全取决于用户公德心如何。
无论小黄车们,还是投资小黄车们的风险投资,将人性的考量统统忽略,于是展开的商业模式设计看起来前景无限,共享经济的前景绚丽多彩。
根据公开的资料,ofo的单车成本为399元——750元/辆,摩拜等其它单车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粗略估算每辆单车的成本在800元。
正常使用,每辆单车寿命1500小时左右,按每200小时维护一次,每次维护费平均80元计算,正常寿命周期每辆单车的维护费用为600元。
这样,正常寿命周期内,共享单车的成本大概为1400元/辆左右。
共享单车的收费一般不低于1元/小时,按1500小时使用寿命计算,每辆单车至少可带来100元毛利。考虑到ofo这样的单车平台是甲方,对自行车厂居于强势议价地位,单车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主要是零配件),每辆下降200元——300元压力不大,因此毛利将上升到300——400元/辆,毛利率能达到近30%。
而且共享单车规模庞大,ofo仅在2016年投放量就达1000万辆,估算毛利总和应该在30亿,加上共享单车还可以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用户入口,未来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在虚幻的美景鼓动下,加之先收割市场再收割利润的互联网创业套路,阿里、滴滴、小米等创投大鳄们完全被迷惑住了,ofo因此获得10次融资,总融资额近100亿人民币。2016年争抢投资ofo的场面不亚于求职,一般风投根本进不了门。
然而,一旦人性之恶爆发,共享单车如绚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共享单车发展如日中天的2016年,人为损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共享单车的100种死法》风传网络,单车成为部分人的出气筒,故意损坏、丢弃、私自占用现象层出不穷。
根据网络调查,共享单车的损坏率在30%——40%。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高企的损坏率缩短了维修周期,更使不少单车直接报废,侵吞了大部分毛利率。
同时,高损坏率还推高了共享单车平台运维的人力成本。ofo曾在2016年开始招聘线下运维人员,并计算出每50辆车需配备1名运维人员,按当时投放规模,仅ofo就需要在全国配备3万名运维人员。
每名运维人员按月收入4000元计算,每年ofo仅运维的人力成本支出就达到14.4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加上维修的零配件投入,共享单车其实是亏损的。香港共享单车品牌Gobee在2018年2月24日退出法国市场,原因就是人为破坏导致的高损坏率抬高了运维成本,最终使公司走向亏损并无法承受。
ofo与此类似,50辆车配1名运维人员,正常运营需要3万运维人员,这个运营效率其实已经低于过去出租自行车的街头小贩。1名街头小贩管理超过100辆自行车,轻松将出租的自行车的破损率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还能够盈利。
共享单车们却不能。
如果共享单车像出租自行车的摊贩们那样,用户需要在固定地点租车、还车,并由专门人员检查归还的车况,虽然破损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并保证盈利,却失去了便利这一巨大的优势,共享单车将变成传统租车;如果坚持自在用车的便利,又难以防止人性之恶,破损率会达到前面所说的畸高水平,导致运营商难以盈利而亏损。
总之,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难以防范人性之恶,导致破损成本吃掉所有盈利,这正是杀死ofo们的主因,也是投资共享经济的最大风险。可以说,烧掉1000亿的共享经济不是败给了风口消失,而是败给了人性。
共享单车又又又涨价,原来一个月10块钱到20块钱办这个月卡,一个月以内都可以随便骑,基本上一天可以骑一个四次左右,大部分都是这样,让你轻松实现共享单车自由。但是现在共享单车的月卡价格纷纷成立了30块钱,甚至说更多很多人直呼连共享单车的骑不起了。
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主要就在两方面,一个是管理人员调度车辆的这个费用,另外就是车辆本身的制造费用,你要说共享单车是否需要维修,它结构那么简单,它基本上不需要维修,坏到一定程度就直接报废就好了。简单的维修也算是一个成本,但那个算在人工维护的里面,所以一辆共享单车,它最主要的成本就是最开始的生产成本生产,这辆共享单车的时候花了多少钱这些共享单车的厂商基本上都是采取批量生产找代工厂,甚至说自建工厂的方式,生产的成本可以压到最低。一辆车子的成本基本不超过300块钱,甚至是说不超过200块钱,因为它都是自行车,没有什么特别贵的地方。
共享单车,另一方面的成本就在于它的维护成本,因为这个车子不是得那么听话,大家骑着这个车子可能就是从一个地方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但这个车子是否在调度区就不好说。而且就算是在调度区,是在停车点,它也会存在一个车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就比如说a停车点有100辆车子,B停车点只有10辆车子,那自然要对它的数量进行一定的调整,满足大家使用的需求,不能让那些有使用需求的人找不到车,那么就痛失一部分市场吗?调度的这个人员,他们的工资也是成本大,这个车辆出现的小毛病,维修的时候也是成本啊。
所以这个共享单车它整体的成本并不是大家想象那么高,之所以要不断涨价是因为整体的物价水平在上涨,共享单车的押金已经没有办法再做增长点了,要知道以前空想单车的押金是可以去做其他的投资的,他现在不行了,监管越来越严格了。物价水平上涨,卖猪肉的都知道,哪怕猪的价格没上涨,他要吃草莓,草莓的价格上涨了,这猪肉的价格就得上涨,共享单车价格上涨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造价超2500元!
共享电单车的车架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电池寿命在4年左右,相比共享单车几百元的制造成本来说,共享电单车的造价更高,平均在2500元以上,由于投放规模较大,并且各地需要建设充电站,属于重资产行业,但比共享单车有着更高的客单价和周转率,因此盈利能力也更强。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超过100万辆,预计2025年将超过800万辆。有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安徽省合肥市的某商圈,每天流转的共享电单车数量在3000辆左右,周转率超过10次,也就是一辆共享电单车平均每天被骑行的次数超过10次。从用户结构来看,该企业的用户结构偏年轻化,大部分用户在16周岁到28周岁之间,女性用户大概占到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