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到底长什么样 (虫子蜈蚣长什么样子)

2023-03-25 22:52:04 最新知识 梁佰亿

蜈蚣体态: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cm~17cm,宽0.5cm~1cm。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2条。

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

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

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虫子蜈蚣长什么样子(蜈蚣幼虫的样子) 第1张

怎么区分蜈蚣和其他多足昆虫

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主要代表动物有蜈蚣、马陆和蚰蜒。

蜈蚣体扁平,每体节有1对步足,分石蜈蚣、蜈蚣和地蜈蚣三类,石蜈蚣类躯干有18个体节,步足15对;蜈蚣类为15~27体节,步足21~23对;地蜈蚣类体节多,变化大,步足31~170对。蜈蚣躯干部第1对附肢特别强大,形成颚足,末节成为毒爪,颚足内有毒腺。一般蜈蚣大致长这样:

马陆体圆柱状,躯干部体节少的10余节,多的可达100多节。第1体节无足,第2~4体节各具1对步足,其余体节各具2对步足,因此属倍足类,你看到脚密密麻麻特别多的一般是马陆而不是蜈蚣。而且有些一碰会曲卷成球。马陆一般长这样:

蚰蜒特征比较明显,步足15对,细而长(真的是非常长),易脱落。一般长这样:

蜈蚣虫长什么样 蜈蚣虫是什么虫

1、蜈蚣又作吴公,又称百足虫、百脚虫、蝍蛆、天龙,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2、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

3、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蜈蚣是什么样子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cm~17cm,宽0.5cm~1cm。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由于蜈蚣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

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对步足和1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的达到750对。

最大和最小的蜈蚣是什么样的?

蜈蚣又名足虫,是多足类陆生环节动物,种类很多,体形构造大致相同,身体分头与躯干两部分,有许多体节,每个体节有1对步足,末端有爪用于迅速爬行。头部生有颚牙,呈尖钩状,内通毒腺,所以一般都有毒。

蜈蚣的个体悬殊很大,如分布在南美洲的一种尚未定名的蜈蚣,体长仅0.48厘米,很易被人认为是小黑蚂蚁,它是蜈蚣中最小的一种。但产于南美牙买加的一种热带蜈蚣,它不只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蜈蚣,也是附肢最多的动物。它长着180对步足,最长的足可达26厘米,体长的竟达1米以上,栖居于山溪潮湿阴暗的岩洞里,夜间出洞捕食老鼠和壁虎等小动物,当发现猎物时,能飞速爬行,并用扁长的身体将猎物包围,然后用足爪刺死,更奇特的是,全部步足都是防敌的武器,能发射出有毒烟雾置敌人于死命。

蜈蚣长什么样子呢?

蜈蚣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蜈蚣习性:

蜈蚣多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过去平原地区有少量分布,目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很难见到了。每年的惊蛰(3月6日)前后,天气转暖,蜈蚣从冬眠状态开始复苏,出土活动。

其很喜欢栖息于阴暗潮湿的杂草丛、乱石沟、腐烂的树叶堆里。从芒种(6月6日)至夏至(6月21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蜈蚣就逐渐转移到阴凉的地方避过炎热的白天。

蜈蚣一般夜间出来活动,大多单独行动。前行时,触角向前伸,触到障碍立即回避,绕道而行。蜈蚣虽有8只单眼,但视力退化,尤其在白天视力更差,白天时两条蜈蚣相向爬行,却相互不能发现对方而不回避,直到灵敏的触角相撞才相互避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