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音乐(如何听懂音乐)

2023-03-24 2:10:11 指南信息 梁佰亿

如何欣赏音乐如下:

个人拙见音乐是外界与心灵交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好的音乐可以打动人心,撼动心灵,使人陶醉其中。

音乐,可以用“清脆”一词来形容,在日常我们所听到的曲之中多为轻快型,用清脆一词恰好与其相符合。

也可以用婉转悠扬"来形容,以情为引而谱曲,最能打动人心,当以思情、爱情、亲情为引,自然所谱写出的曲风曲调比较婉转悠扬。

如何听懂一场音乐会

音乐会常见的形式:独奏会  协奏

通常来讲,如果是钢琴演奏的话,那就是从头到尾只有钢琴家一个人,弹的都是钢琴的独奏曲目。如果是小提琴、长笛,或其他一些非钢琴的独奏乐器,一般都会带一个钢琴伴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场独奏会。

协奏曲:协奏曲不是乐队给独奏乐器伴奏,而是乐队和独奏在竞争、在对抗。翻译成“竞赛曲”更加准确。好的协奏曲一定是独奏和乐队缺一不可,二者分开听都很难听,只有凑一起才完美。好的协奏曲要表现出独奏跟乐队的这种时而对抗时而配合的,非常戏剧性的对立关系。

协奏曲就是一个打一百个,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形式,而且对于独奏者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例如 李云迪在韩国的独奏会

此小节音乐选段: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1、室内乐是音乐会逼格顶端的存在,所谓的洗进铅华,没有任何的花架子,就四个声部。如果初次去听觉得听不懂,那就对了。最常规的形式是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四重奏全是弦乐,没有花架子,是实实在在的高手过招。好的四重奏,每个人单拿出来,水平可能都一般。但是配合在一起就天衣无缝,特别完美。

2、四重奏里,不能把这四把琴想象成四个乐器,而要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乐器的四个不同面,能把弦乐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全部覆盖住。

3、室内乐是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最喜欢的形式。和热闹的交响乐恰恰相反,室内乐非常纯净。而且能把室内乐写得非常好的作家很少,非常见功力。

此小节音乐选段: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

(西方和声体系)

1、西方的音乐体系是一个和声体系。西部和声,最起码得有四个声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

2、四个声部是可以把最低音到高音都覆盖住的最低要求。

交响乐是最常见的音乐会形式。它属于大杂烩,主要靠指挥来把一大帮乐手组织在一块。

歌剧

1、格局的体系跟其他音乐会的体系不太一样。歌剧细分种类繁多,有瓦格纳歌剧、意大利歌剧、莫扎特歌剧等等。听歌剧的,跟听独奏会、协奏曲、室内乐不是同一拨人,听瓦格纳歌剧和听意大利歌剧也不是同一拨人。19世纪俩乐迷见打招呼,可能第一句话是问:瓦格纳还是勃拉姆斯?“如果答案不一样,那就不是一类人,从此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2、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歌剧理解为老外的京戏。

1、着装:只要不穿拖鞋和裤衩就行了,西装、正装燕尾服是演奏家串的,不要跟台上的抢戏

2、进场:迟到一分钟,票钱掉一半。上半场结束后,才能进场。现在比较人性化,交响乐一般会有个序曲,会演奏一些现在作曲家短小的曲子暖场。交响曲序曲除了开胃菜暖场外,二是是专门给人迟到的,三是让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有机会让人听到。但是如果看到有些序曲比较经典的话,还是建议不要迟到。比如有些人用梦歌剧序曲、莫扎特的魔笛序曲。只要进场,不要拍照,不要录音,不要录像并且手机要保持静音,要有版权意识。举例:德国小提琴女神安妮上海演奏拉到一半被拍得很不爽,直接弓子指着观众说你必须出去,就被保安请出去。还有俄罗斯小提琴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演奏完后发twitter说以后不来中国了,不知道这些观众是来听巴赫的还是来拍照的。她觉得在拍照的同时是没有办法来专心聆听感受巴赫的伟大音乐。如果硬要要拍的,可以在散场的时候拍一两张。

3、鼓掌:大原则是不能打断演奏家的演奏,整个曲子完了才鼓掌。西方的乐曲是分乐章,大部分交响曲,第一部分是比较快的乐章,第二部分是比较慢,抒情的乐章,第三部分一般是一个小步舞曲,第四个又是一个比较欢快急速的乐章。每个乐章之后不能鼓掌,这样音乐的思路才不会被打断。鼓掌的原则是一定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但是有种例外,协奏曲第一乐章结尾非常辉煌,然后你又觉得独奏家演奏得太牛逼了,这种情况下你是可以鼓掌的。这个点是非常难拿捏。只有协奏曲哦,交响乐不行。(举例:柴科斯基夫协奏曲第一乐章)

时空凝固:记号(小圆弧打一点,意思是想停多久就挺久)时空凝固,代表着演奏家的思绪。如果在时空凝固的时候,鼓掌就会很尴尬、举例郎朗的例子 在某次演奏时空凝固比较久,有个小孩打断鼓掌:怎么还没完,这种时候就很尴尬了。

若不知道怎么鼓掌有四个方法:

①提前熟悉曲目。古典音乐主要听的是演绎,对经典的、复杂的伟大的古典音乐的演绎。而不是心情,跟流行乐不一样,翻唱并不出名。所以要提前熟悉,让票物有所值。

②养成好习惯一定要拿节目单,负责的节目单会把每个乐章标出来的,数好间断的次数。

③看演奏家和指挥家的手势。例如弹完后,双手一甩或者离开键盘,弓子一甩。

④等别人鼓掌再鼓掌。如果碰到不熟悉的曲子,不要着急鼓掌,让子弹飞一会,总会有人懂行的,这是最保险的办法。

4、叫好

音乐会只有在整首曲子结束后才可以叫好。

叫得好用意大利语,分三种情况:男性演奏家,你就喊Bravo! 女性演奏家,你就喊:brava.!如果是乐团的话,就喊barvi(复数的方式)!

(舌头要弹出来,舌头顶住上颚,然后拼命吐气)

5、终场加演(Encore)

乐团一般是不加演的,因为他们排练一个小曲子也要很长的时间。乐团如果就算加演,就只会把曲子的精彩部分或者序曲再演一遍。

加演,是一个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事情,是体现演奏家曲目量庞大的事情。独奏家一定要表现出一种兴手粘来,哎呀,不是我想弹,是你们觉得我精彩让我继续弹,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年轻的演奏家为了建立声名,一般都是会偷偷把这些曲子练得很熟很好,最怕观众不让他加演。因为这是显示他演奏得好的一个标志,恨不得你让我上来七八次。如果加演次数多的话,媒体也会大肆宣传,名声一下就打开了。

第一次谢幕鼓掌,演奏家下去,再一次鼓掌很热烈,再上来谢幕,如此反复。第三次上来演奏家就要加演了。三 三 三 这么弄的话,如果他要加演八次,他得谢幕二十多次。

Encore原则很简单,就是尊老,千万别爱幼,虐死那个小鲜肉。如果是大曲子演得不好,就不要加演了。另外如果是一些神圣的大曲子,例如贝多芬协奏曲,勃拉姆协奏曲,后面就不适合加演小曲子了,就让我们停留在神圣的结尾。俄罗斯协奏曲这些就可以加演。因为俄罗斯协奏曲喜欢秀肌肉,比如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俗称叫做胸口碎大石,非常秀技巧,难度也够,长度也够,年轻的演奏家挺喜欢的。

乐团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顶级天团,打死都要听,有五个:柏林爱乐乐团(2005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因为可能他们30年才来一次中国,黄牛票也要去。。如果尽可能的话买最贵的票,最贵的也才1k多。第二类是一线天团,是不打死也要去,打死就不去了,这个也要看价格的。比如英国BBC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日本RHK交响乐团等等。第三类是不属于第一和第二类范畴的。这种时候就要看几种因素,如果是 独奏曲目的话,看独奏家是谁,如果独奏家是你非常喜欢的可以去;再看曲目,如果你非常喜欢的曲子,也有去听的价值。但是如果不是那么好的团,也有机会糟蹋你喜欢的曲子的情况。还要挑指挥家。

1、听钢琴一定不要坐在钢琴的背面,要不声音会闷,最好坐在面对舞台的右前方. (钢琴家的右侧面对观众)

尽量不要离钢琴太远,因为钢琴的穿透力有限。

但是有一种例外情况:钢琴家也当指挥家的情况,钢琴的板子会被拆掉,这种情况坐在背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极少,只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才会这样。

2、听小提琴最好做在二楼楼座比较好,听声乐的话最好做在中段靠后

小提前的F琴孔是对着天花板,所以小提琴的声音有种向上扬的倾向,而且小提琴的穿透力是很强,高嘛飘得远,所以你坐得远是没有关系,反而坐得太近会听到声音会比较杂,因为它得使劲拉那个弦,声音才可以飘得远。不过听久了还是能习惯这个杂音。

3、声乐的话坐在中段靠后,因为这个东西讲究泛音列。 我们发音的话你听到的有两种音,基音和泛音.   基音就是你听到比较实的那个音,但是优秀的歌唱家不是靠这个基音的,他一唱整个头腔胸腔都在共鸣。你看那些好的歌唱家不仅胖,而且他们胸腔特别大,头腔大,这个跟音响箱体很大是一个道理。脸大脖子粗 不是大款就是歌唱家。泛音是你共鸣很好的时候在基础音上激发出来更多更高的音。这个基础音和更高的音融合在一块会总体产生一个特别好的效果。所以说好听这个事本质上是泛音的丰富。泛音是飘得比较远的,如果你不听基础音,单听泛音是一种吹口哨的感觉。所以如果听声乐的话就稍稍离得远一些是没有关系的,基础音会减弱,泛音减得比较慢,可以听出来一种被晕染开的很柔和很美的声音。美声的要求是大剧院里面不用话筒,每个人都能听得非常清楚,用了话筒扩大的是基础音,泛音就会被减弱,反而会让你的效果变差。所以总的来说,歌唱家是人肉扩音器,长得胖是战略选择,战略需求,优胜劣汰。顶级的歌唱家,瘦的是极少的。20世纪最伟大的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她原本挺胖的,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开始减肥,减了肥之后,就倒嗓了。

五、指挥到底有没有用

关于指挥的三大误区:1、指挥无用    2、人肉节拍器    3、指挥好不好只看动作帅不帅

正确的认识是:指挥是乐队的灵魂,我们听到的音乐都是指挥心中的音乐,以及指挥的功夫全在台下排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都不假。

乐谱给你的是一具骨架,你要按照你自己的理解去给它填上血肉,它才能活过来。所以说我们听到的音乐是指挥家心中的音乐。

残疾人指挥家舟舟,大家都认为他是天才指挥家,其实是一个误导。他更像一个很有天赋的舞蹈家。

六、乐器之间的鄙视链

七、熟练吐槽演奏乐器

八、彩蛋【中国最好的古典乐】

如何听懂音乐(如何听懂音乐节奏旋律) 第1张

如何听懂音乐?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从小欣赏一些古典音乐,可扩大孩子的音乐眼界,有助于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欣赏古典音乐呢?

1.为欣赏古典音乐打下基础。古典音乐比较深奥、难懂,所以平时更要注意丰富孩子这方面的知识。成人可多给孩子讲一些古代的故事,看一些古代的图片,听一些古典乐器演奏的声音。

2.欣赏古典音乐,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想象力活跃,较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欣赏之前,成人可以把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简要地介绍给孩子。将故事结合图片讲给孩子听,使孩子在听音乐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随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联想。

3.在孩子欣赏古典音乐时,可以结合故事、诗歌等形式来帮助他理解。如欣赏《十面埋伏》时,可以边放音乐边根据音乐情节进行讲解,让孩子体会到乐曲中的意境。另外,可以反复给孩子欣赏一首古典乐曲,以加深印象。

4.让孩子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孩子在欣赏古典音乐时,常常出现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这是孩子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加深感受。

另外,成人在选择音乐时应注意选择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结构简单、孩子能够理解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让孩子进行欣赏,相信孩子一定能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以上可供参考。

学会倾听--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因此我也主张你先集中听这中间一大段的音乐,它们虽是上两个世纪的精神产品,可是至今还远未过时,其中那些最深刻之作,人类的重要精神财富,今天仍然常听长新。

那么,听这一部分又应该注意抓什么重点呢?

许多爱好者自然而然地围着一座摩天主峰顶礼:贝多芬。贝多芬继往开来,他一手接下海顿、莫扎特的古典传统,一手又开拓出浪漫派的新天地。他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会过头,他的重要作品又是听之不尽,永远新鲜的。我们最好尽量多听一些。因为在以后的听赏中,无论是回顾他的前人,还是眺望其后来者时,你都需要联想贝多芬。

《英雄》《命运》《田园》这几部交响曲,你已经相当熟悉。人们也差不多都是先通过这几部作品认识、也爱上了贝多芬。有的人还很早便瞻仰了《合唱》那座殿堂。然而它们都是需要反复倾听,而也决不会听够的。我劝你听听常常被人放过的另外五部交响曲。听它们,你既会从其中认出一个你已经熟悉,因而觉得亲切的贝多芬;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他还有你所不知的性情!从“第一”“第二”中可以见到他的青年时代。“第四”让我们触摸到一副温柔的心肠。“第七”“第八”则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的玩笑,高歌狂舞。

等你把前八首交响乐都反复听出了意思,到那时再去听“第九”,也许就容易从那反思与总结性的音乐中听出更为博大深沉的境界了。

有两首序曲也不可不听:《爱格蒙特》与《莱奥诺拉第三》。尤其后者,实际上是一部信息密度高、紧凑之极的小交响曲。

他那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我们连走马观花地听怕也没那么多时间,更不用说都听懂了。尤其像那部要演奏近一小时的“作品106号”,许多人只好“高山仰止”了吧!然而,宁可少听一些别人的作品,也要细读这几部:《悲怆》《月光》《热情》《暴风雨》和《黎明》(“华尔斯坦”)。

贝多芬殿堂中最深邃也是最不容易进人的部分,是那些弦乐四重奏。但倘要真想了解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他暮年的思想境界,我们又怎能在它面前止步?不妨先听一些比较好懂的,例如F大调(作品 59号之二)那一首,就是个易近入却又极耐咀嚼的。

当你已初步熟悉了贝多芬以后,可以顺乐史之流而下,去认识群星灿烂的浪漫派了。但也不妨溯流而上,先去叩莫扎特之门。一开始很可能会觉得他比贝多芬简单,平淡无奇,引不起多大兴趣。其实正是这种貌似简单平淡,又无文学标题帮忙的音乐,要真知其中之味反而更难。也说不定要等到听过大量音乐的多年以后,你才能识其天真自然之美。而一旦有所发现、从此必然迷上它,反而觉得别人的作品总有矫揉造作的成份,不够味了。

假如听过的曲目中已包括了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重要作品,这便打下厂一个坚实的基础了。从此出发去听标题音乐、民族乐派。后浪漫派的作品,都不会太陌生。因为他两人是总结又是新的开头,后来的人同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一传统的对比下,印象派会使你耳目一新。在饱餐了浪漫派。晚期浪漫派的肥甘之后,越过两个世纪的时空去听巴罗克音乐,虽然它是乐海的一个源头,但那种已化为历史的音乐语言、风格,是很好的清醒剂。

从反复对比中获得体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倾听能力有所提高,似乎可以用比较自主的音乐思维去感受了。

具体的作品留待以后讨论“怎样听”的问题时再谈,这封信就算一个开场白。

科普兰强调得极是,千言万语也不能代替倾听音乐本身。我所能做的无非是以自己倾听之一得,敦促、协助你去倾听而已。

参考资料:

怎样欣赏音乐?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己带进一个幻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过多位置。即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聆听方式。 (2)表达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感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级阶段。

如何去听懂一段音乐

在自己的大脑中找合适的场景与该段音乐对应产生联想,那就叫懂。

“懂”这个字也是因人而异,一段音乐放出来,欣赏的人总是见仁见智,只要你能对自己的理解自圆其说,那就是懂。

自圆其说即是说,我觉得A段让我想起了xx,B段让我想起了XX,和在一起就是对音乐的理解。

理解这玩意说白了是一种思想。

1理解音乐从理解歌曲开始,首先你要认同歌曲中词和曲的搭配是合理的。

举例:“梦境的虚有,琴声一去相送,还有没有情浓,风花雪月颜容”

单纯解词,梦虚琴送盼美颜

玄子在演唱时,“相送”二字着重唱出,展现出有去无回的悲凉,该二字与前面虚有连缀,这时才让人回想起“虚有”

“还有没有”似是挽留恋情般无奈。

亿情道:“和你醉后缠绵你曾记得,乱了分寸的心动,蝴蝶去向无影踪,举杯消愁意正浓,无人宠”

“醉后”与“最后”总能让无词欣赏者疑惑,其实二字到底是“最”还是“醉”都让人动容

蝴蝶无影,消愁更愁,美丽逝去欲寻无踪。

高叹道“无人,无人来爱”,又或者“无人再值得我爱了”

“是我想的太多,犹如飞蛾扑火那么冲动,最后,还有一盏烛火,燃尽我,”

寻一份终要流逝的爱,就如飞蛾赴火

“曲中人散,谁无过错,我看破”

爱过,已散。谁都有对对错错,不怪爱人,世事无常

以上是对词的初步理解,进一步理解就涉及些抠字眼的问题了。

又因为词随曲子节奏推进,很多词你只能理解一层意思就被迫强制灌下下一幕音乐场景了。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听歌都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本身一句词就有不同,而句句不同,各中意思排列组合就出现及其丰富的理解。

而每一段词怎么出现时候的音乐就是作曲人对词的理解,每段音乐出现时候的词,就是词人对音乐的理解。

透过词纯看音乐

不好说《醉清风》这首歌曲是先有词还先有曲,因为其第一段每句最后背后都有钢琴曲的多余这个句子长度的修饰。

而第二段的的电子合成器加入,没有了第一段的古韵,或许可以说成是没有古韵的做作吧,因为毕竟是要考虑受众是年轻人,而没有多少文化积淀的年轻人听多了第一段中的缓慢节奏会缺乏共鸣,因而排斥,故而销量受限。

所以说第二段是音乐屈服世俗的产物,其证据也同样体现在那两段rep中。

好了听完这首醉清风,你就会自然的想这个曲子的乐器,钢琴。如果钢琴听的多自然就会反应出来。

那么你会自然而然的找有钢琴的伴奏的曲子,比如周杰伦大量中国风的歌曲。

以上就是由词到曲的深入。

再则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找到很多电影原声带,里面有很多电影片段的中的曲子,背景音乐,有时候不是因为场景好,而是电影的背景音乐好,我们才会记下这段场景。

电影的场景丰富了脑海中对音乐理解的注释。场景是导演们对音乐的理解。

当然还有很对动漫优秀音乐,毫不夸张的说本人的音乐理解绝大多数来自动漫,当然你也可以说成是浅薄。

不过只有我能自圆其说,谁又能说我不是?

音乐本来就是现实的回溯,多体验音乐,多体验生活,就有丰富的理解。

借助他人的理解来理解也是一种途径

其实音乐也是一种桌面快捷方式,本来人的阅历在那里,你用语言叙述是一种打开程序的方法,有音乐引发也是这样一种快捷方式。

这昂可以理解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