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本出现了一种很神秘的动物,脸特别的长,身体的前半部分没有毛发覆盖,整体的颜色是灰色,耳朵也很小。有居民猜测可能是袋鼠或者逃窜而来的鬣狗,经过专家鉴定,这其实是一只狸猫,其患上了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才会变得这么丑。专家对当地的群众进行了警告:千万不能接触狸猫,不然就有可能被传染到皮肤病。
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力度其实是比较强的,大部分的动物都被发现了,并且有了真实的名字,不可能日本突然出现未知的动物。有一个日本男子在自己的家门口发现了两只造型奇特的动物,并拍下了比较清晰的图片,送到了相关部门进行鉴定。结果和男子想的根本不一样,不是什么神秘的动物,只是常见的狸猫罢了,只不过这只狸猫生病了。奇幻的皮肤病是疥疮,通过寄生的螨虫在动物的身体表面传播。在情况特别严重的时候,就会导致动物全身瘙痒,然后毛发也会脱落。而这种病以及在狸猫种禽中流行了很多年,并且还传播到了野猪和熊的身上。
有一些人是比较喜欢去投喂野生动物的,这就是一种很不对的行为,因为野生动物身上的细菌和病菌都是很多的,一不小心就会让抵抗力比较差的人被感染到,这也是会危及生命安全的。一旦发现了长相奇特的动物,就应该让专家进行鉴定,比如说之前发现的鸭嘴兽就有很多人怀疑是假的,动物身体上的嘴巴是人为的安装上去的。不过现在大部分物种都已经被人类爱上了真实的名字,未知的野生动物是不怎么多的。
野生动物的警惕心特别的强,根本不能进行人为的意志,人一旦靠近动物就有可能逃跑。
黄色的动物还很多,比如黄甲虫、黄蝴蝶、黄蜘蛛、黄海葵、黄螃蟹、黄鱼类、黄蝗虫,甚至黄鼬、黄鸡、黄狗、黄猫、黄马、黄蛇、黄鸟等等几乎所有动物里都有黄色的品种。
自然界奇特罕见的黄色动物之一:黄猫鼬
黄猫鼬相对常见,不属于濒危动物,它的家园在非洲南部随处可见。事实上,生物学家已经确定12种类似浣熊的掘洞哺乳动物。黄猫鼬的皮毛为金黄色,下腹部为浅黄色,尾巴有白尖。
从它凶巴巴的面孔和裸露的牙齿,你很难想象这种黄猫鼬是《蒙哥家族》电视中腼腆而可爱的海岛猫鼬蒙哥的近亲。事实上,黄猫鼬的另一个名字叫红蒙哥。配图上的这个凶巴巴的黄猫鼬的家在英国坎布里亚郡南湖野生动物公园。
自然界十大奇特罕见的黄色动物之二:黄鸟
从小鸭子、小鸡到金丝雀再到歌喉婉转的在迁徙期间会拜访美国人的庭院的黄柳莺,这些黄黄的小家伙似乎无处不在。不信,你看看浴盆里的黄色塑料鸭子。黄色鸟儿唯一罕见的地方似乎是美国职业棒球场:美国人有“红衣凤头鸟”、“蓝色松鸦”和“金莺”。
为何独独没有以高贵的金翅雀命名的俱乐部呢?黄色的鸟儿很多,有全黄的鸟儿,也有部分黄的鸟儿,加之它们美丽的天然活动场所,使得它们成为鸟类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追随的对象。配图是一只正要飞出自己的巢穴的鸟,它是一种啄木鸟,叫做金翼啄木鸟,是摄影师在美洲森林拍到的。
自然界十大奇特罕见的黄色动物之三:黄蛙
并非所有明黄色的青蛙都有毒,但是,的确有一部分这种颜色的青蛙是有毒的。身体柔软体型娇小的这些热带青蛙是众多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捕食对象。明亮的黄色是在警告潜在的食肉动物当心中毒,不管黄色青蛙是否有毒,这种威胁都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
摄影师斯蒂芬·德斯洛斯在一家动物园精心建造的类似它们的天然栖息地中拍到一只热带箭毒蛙。虽然很多动物园的目的只是为了吸引观众,但是大多数动物园还是费尽心思确保动物们过上好品质生活或者是胜于它们在自相残杀的野外的生活。
自然界十大奇特罕见的黄色动物之四:黄鱼
黄高鳍刺尾鱼、黄狮鱼、黄鳍金枪鱼,很多鱼类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黄”字,可见它们是多么钟爱黄色。黄色为何在我们的鱼类朋友中如此常见呢?一种可能性是,阳光透过海水照射到这些色彩明快的动物时不会让它们变得非常显眼。
不管原因是什么,黄鱼的存在都为海洋的天然色彩以及数不清的热带鱼水族馆变得更为美丽和引人注目。最后一幅图片由霍华德·霍拍摄,在红色背景衬托下,这条亮黄色的鱼显得更加优雅动人。类似这样色彩明亮的鱼通常生活在浅水域,深海鱼类颜色更为柔和,经常利用生物光吸引猎物注意。
自然界十大奇特罕见的黄色动物之五:黄蟹
螃蟹是甲壳类家族最为成功的成员之一,在陆地和海洋的很多区域,我们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龙虾是螃蟹的近亲,黄色成员数量极为稀少,出现这种颜色的几率只有三千万分之一。与龙虾有所不同的是,黄色在螃蟹家族较为常见,它们的存在为海底世界增添了一抹明快的色彩。
招潮蟹的身体呈优雅的淡黄色,两只螯呈奶油色,杆状眼呈深黑色。远远望去,它们好像是一个会动的柠檬。为了在求爱过程中博得异性放心,招潮蟹可谓煞费苦心,它们会舞动大螯吸引异性注意,同时恐吓任何竞争对手。
你是否听说过一句话:“灭绝意味着永远,濒危意味着还有挽救的时间。”诚然,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将一个已经灭绝的独立“物种”重新创造出来,难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如果灭绝的是一个“亚种”,又怎么样呢?
时间回溯到19世纪,那时候,地处非洲最南端的南非一度被誉为“猎人的天堂”。大批欧洲殖民者涌入这里,肆意猎杀当地的野生动物。在人类的枪口下,斑驴、蓝马羚、开普狮等大型动物直接或间接地走向了的灭绝。而在这些灭绝动物之中,“斑驴”一直是广受关注的成员。
1883年,最后一只斑驴死在了阿姆斯特丹的动物园,居然没有人意识到这类动物已经消失。在一百多年前,动物分类学的发展还很落后,人们还分不清楚各种来自非洲的,外形像马,身上长着条纹的动物。这些动物都被统称为quagga,斑驴也不例外。那时候,其他斑马的数量还比较多,而斑驴的数量却因为人类的猎杀和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减少。也许正是由于“quagga”这个通用名,使人们没有及时注意到斑驴的濒危状况。直到斑驴消失之后几年,人们才渐渐醒悟,原来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这些奇特的动物了。
斑驴标本(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wikipedia.org)
斑驴和斑马是什么关系?
如今我们知道,地球上一共生存着三种斑马——平原斑马、山斑马和细纹斑马。它们都属于马科,身上也都长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而相比我们熟知的斑马,斑驴的长相却独树一帜。它的皮毛是深棕黄色,条纹只集中在头部和脖子,身体的后半段以及腿部往往没有条纹。
由于外貌和常见的斑马迥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多数科学家都把斑驴认定为一个独立的物种。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类首次利用核DNA技术将保存在博物馆中的斑驴标本DNA与各种马科动物的DNA进行对比,发现斑驴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物种,而是平原斑马的亚种。2005年,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线粒体DNA检测技术对这一事实进行了验证。时至今日,斑驴是平原斑马的亚种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物种”和“亚种”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分类学上,我们一般将那些具有较大基因差距,雌雄交配之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或者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动物划分为不同的物种。比如狮和虎,它们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交配后生育出狮虎兽(或者虎狮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生殖能力的。
而“亚种”是“一个物种”在分化成不同新物种时的过渡阶段。由于地域隔离等原因,同一个物种可能会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分化成几个甚至几十个亚种。各个亚种之间没有形成不可逾越的基因鸿沟,一般能够产生可育后代。比如华南虎和东北虎,它们都是“虎”这一物种的亚种。虽然前者体型小,后者体型大,对比很明显,但它们之间仍能交配繁殖,它们的子孙也具有生育能力。
如上文所说,既然斑驴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它和现存的数量众多的平原斑马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的基因差异极小,只是在外貌和习性等方面有一点不一样。那么,有没有可能利用平原斑马进行选育,重新培育出与斑驴长得一模一样的动物呢?
1987年,一个名为“斑驴计划”的科学研究小组前往南非,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斑驴“亡者归来”。研究人员挑选出一批与斑驴长得相似的平原斑马。例如,选出那些体色偏棕黄色,腿上条纹较少平原斑马。他们不断将这些平原斑马进行杂交培育,再把后代中长得与斑驴相似的个体保留下来,再次进行繁殖,将性状强化巩固。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研究小组已经繁育出了五代实验斑马(还在培育中),这些斑马的外形一代比一代更像斑驴,科研计划的成功似乎已经在眼前了。如果“斑驴计划”成功,这将是人类首次将已经灭绝的动物(虽然只一个亚种)“起死回生。
实验斑驴和斑驴标本的对比(图片来源:斑驴计划quaggaproject.org)
上图是实验斑驴和斑驴标本的对比,其中下排是现存于博物馆中的两具斑驴标本。上排左一是“斑驴计划”培育出的一头三代斑马。上排左二和右一分别是非洲现存的西部平原斑马和东部平原斑马。
当然,针对这个计划,世界上也不乏批评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即便科研小组恢复了斑驴的毛色、条纹等外貌,也无法完全恢复当年斑驴的基因库。对此,参与“斑驴计划”的科学家表示,他们至少要先恢复斑驴皮毛性状。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将这种培育出来的“新斑驴”放回斑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恢复南非的生物多样性。他们要以此提醒如今的人们,不要再因为贪婪和目光短浅犯下一百多年前的错误。
?“斑驴计划”花费了超过三十年,仅仅为了恢复一个“亚种”,人类就耗费了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人类原本可以选择一条更加光明坦荡的道路,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在濒危动物灭绝之前关注它们,保护它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要让灭绝的悲剧上演。毕竟,濒危意味着还有挽救的时间,而灭绝意味着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