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游戏(什么是动物游戏)

2023-03-16 11:06:36 最新知识 梁佰亿

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游戏

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游戏,我们一般带孩子去动物园都是看动物,这样孩子的印象不够深,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可以跟小朋友互动的亲子动物游戏,那么我们的孩子能够学习到的知识肯定更多,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游戏,我们了解一下。

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游戏1

游戏目的

1、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

2、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

3、认识各种动物,了解这些动物走路的样子。

游戏准备

找一块开阔、平坦的场地来玩这个游戏。

游戏过程

1、小鸡、小鸭、小猫、兔子、大象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小动物,可以让孩子来模仿这些动物的走路姿势。在活动开始之前,家长要先确认孩子的确知道这些动物的走路姿势。如果孩子不知道,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玩,观察这些动物的样子。

2、家长带孩子到平坦开阔的场地,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示范,然后让孩子来模仿。

小鸡:小鸡的嘴是尖尖的,模仿小鸡走路时两只手放在胸前,双手五指合在一起作尖嘴状,大拇指在上,小拇指朝下,一边走路,一边作小鸡啄米的样子。

小鸭:小鸭的嘴是扁扁的,模仿小鸭走路时两只手在胸前合拢,一只手的手背在上,另一只手的手背在下,作鸭嘴状,走路时左右摇摆。

小猫:学小猫走路步子要轻,两手在嘴边向外划,好比小猫的胡须。

兔子:学兔子走路时,两只手放在头上,竖起食指和中指作兔子耳朵,蹦跳着走。

大象:学大象走路时,一只手臂举到鼻子前,甩动着手臂模仿大象鼻子,慢慢悠悠地走。

观察与评价

1、观察孩子模仿得象不象,如果孩子模仿得象,说明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2、观察孩子行走时,是否稳健自如。如果孩子走得很稳,很灵活,说明孩子身体大肌肉动作发展良好。

游戏建议

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模仿更多的动物,如大猩猩、蛇、袋鼠、乌龟等。

2、如果能找到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会更加有趣。

3、家长还可以跟孩子玩你做我猜的游戏,一人用动作表现一种动物,让另一人来猜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不断加强,会认识越来越多的动物。模仿动物走的游戏,既有助于孩子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孩子对动物的认识。游戏本身轻松有趣,孩子会非常愿意玩。

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游戏2

1岁4个月的宝宝玩什么亲子游戏呢?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多玩一些提升认知能力的亲子游戏,例如这款---动物们的食物,让宝宝了解动物和食物的简单关系。

游戏名称

动物们的食物

适用年龄段

1岁4个月

材料准备

动物卡片和相应的食物卡片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了解动物和食物之间简单的对应关系

训练宝宝学说简单的句子

促进亲子关系

游戏方法

先将小白兔、小狗、小猫、小鸡四种动物卡片选出来。

再选出萝卜、骨头、鱼、小虫四张卡片,分别用儿歌的形式,唱出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一只小花狗,蹲在大门口,两眼泪汪汪,想啃肉骨头。小猫小猫咪咪咪,看见小鱼笑嘻嘻。小鸡小鸡叽叽叫,啄到害虫笑嘻嘻。”

让宝宝根据儿歌故事,给动物找出食物。

宝宝听到大人唱儿歌,会自己搜索对应的图片。如果宝宝还不能找到对应的图片,大人可以提示宝宝。比如,宝宝不知道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大家可以再念一遍儿歌。然后对宝宝说:“爱吃萝卜呀,萝卜在哪里?”如此帮助宝宝,宝宝很快就会自己找到的。

小提示

如果宝宝已经能够说出简单的单句了,大人可以多和宝宝玩这个游戏。这样不久宝宝就可以回答出什么动物爱吃什么了。

民间传统动物游戏有哪些?

斗午

据北宋李昉《太平广记·成都记》记载,蜀太守李冰要杀恶龙,为民除害,便变成了一头牛与恶龙搏斗。斗牛便由此发展而来。到汉代的时候,人们便头戴牛角互相抵触,做角抵戏,来纪念李冰勇斗恶龙。

斗牛日期多在农历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四、五月初五等日。

为使斗牛强健,各村寨集资购买,并精心喂养。斗牛之前,双方派代表检查牛身是不是藏有利器,然后燃放鞭炮,牵牛绕场一周,尔后以甜酒喂牛,用树叶遮住牛眼,牵牛到场中央,使两头牛角相接,快速取开树叶,使两牛互相接触,交角搏斗,周围观众呐喊助威。斗胜之牛给予挂红。有时,为不让牛受重伤,裁判员一声笛鸣,双方便各走出数十名青年,以绳套住本方牛的左后腿,奋力后牵,此时,牛与牛斗已变为人牛过招,先拉开者,表示体力强壮,获得胜利。

斗鸡

斗鸡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游戏。斗鸡是把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引诱它们互相啄咬争斗,以此来寻求快乐的一种游戏活动。此种游戏在先秦时期的王侯贵族府邸中经常可以看到。贵族们为了让自己的鸡能够斗赢对方,还各自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有的在自己的鸡身上披上一件特制的铠甲,有的在自己的鸡爪子上套上金属制成的套子。这样两鸡争斗起来便更加凶猛。如果两鸡相斗了很久,都有疲惫之态,还要用水将它们喷醒,使之振奋,重新投入战斗,直到有一只公鸡败下阵来。斗鸡的场面是非常热烈的,两只鸡斗得难分难解,不相上下,斗完后鸡冠流血,啼叫无力。

斗蟋蟀

斗蟋蟀源自唐代,盛行于宋朝。当时这种游戏主要流行在京师的宫廷、贵戚和豪富之家,但到了南宋时,斗蟋蟀已风行朝野,市井平民乃至僧道尼姑都好此戏,而且还出现了专营蟋蟀的专业户。清朝时,活动越发讲究:首先,蟋蟀要求无仰头、卷须、练牙、踢腿等毛病;外观颜色还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体形雄而矫健。过去城镇、集市,都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被废止,但民间仍保留此项娱乐活动。

斗鸟

斗鸟,就是以鸟相斗为戏,是汉族民间游戏,盛行于江南地区。八哥、画眉等都是善斗的鸟。斗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隔笼相斗,就是将两只鸟放入一只大鸟笼里,中间是隔开的,几个回台下来,胜者高声鸣叫,败者不声不响。另一种为滚笼相斗,就是将两只鸟放入一只中间不隔开的大鸟笼里,任其搏斗,最后一般斗得羽毛脱落,头破血流,有的当场死去。仍活着或后死去的鸟为胜利者。

斗鹌鹑

斗鹌鹑相传始于唐代。唐玄宗时,西凉人供献的鹌鹑能够随着鼓点的节奏互相搏斗。于是,宫中开始饲养,供观赏娱乐。膏粱子弟也用此戏来赌博,赌金常重达千金。

斗鹌鹑多在每年的秋末冬初进行,因此亦作“冬兴”。斗鹌鹑时,要把双方的鹌鹑放在木圈内,贴标头,分筹码,每斗一次叫做一圈,所以斗鹌鹑又称“鹌鹑圈”,数圈后决出胜负。

放鸽会

放鸽会是汉族民间赛鸽集会,盛行于广东各地。每年五六月份起放鸽,主持者将鸽子作好标记,编号、列册,并付一定的款额,作为对优胜者的奖励。然后由鸽主带往指定地方放还。主持者在佛山市内,初赛场为清远东林寺,二场为飞来寺,三场为英德横石驿。三场皆中并最先归者,“以花红缠系鸽颈,而觞鸽人以大白。演伎乐相庆。越数日。分所贮金。”此俗等同于今日之信鸽比赛。

什么是动物游戏(什么动物游戏丛林间拍手哥) 第1张

动物游戏之谜是什么?

动物游戏之谜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它们是在表演吗?

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同样,“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罗伯特·亨德指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亨德和所有研究动物游戏行为的专家都相信,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分析

此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篇思路清晰、内容生动、篇幅不长的科普文章。学习本文首先要了解基本内容,接受科学知识,其次要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并能体味语言特点。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并培养其阅读分析的相关能力。

本文给我们介绍一个新的科学观点: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注意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厮打”表现动物战斗游戏的“激烈”和动物行为的特点。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教学本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科普文的基本结构。不仅要让学生注意说明文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学习科技文的写作,尝试写简单的科技小论文。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会科普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同时提倡学生多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方面的影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动物游戏学说除四种学说之外动物游戏还有什么原因

第一,动物游戏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动物的游戏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人类对动物了解得还不多,现在提出的各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深入研究,才能解开动物游戏之谜。

第二、科学注重求实,即使作者倾向于某种假说,也要经过实验的证明,不能贸然卜结论。

第三、包容性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作者列举各种假说,其本意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讣各种观点在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自由碰撞、融合,最终才能辨伪存真,求得真理。

动物是什么有游戏行为的?

在阳光明媚的草原上,两头茶褐色的幼狮在搏斗着,撕打着,同时发出低沉的咆哮声。一头幼狮斗败而逃,另一头则紧追不舍,猛扑上去,把对手压倒在地,露出利齿,像要撕咬对方的喉咙……

游戏的幼狮

在热带丛林里,两只叶猴在10多米高的树顶上玩着“走钢绳”和“倒立”。它俩好像要比试技艺,相互推挤,竭力要把对方推下去……

在北极冰雪的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正在表演:它们飞上坡顶,一只挨一只地顺着坡势滑下去,滑到坡底时,又飞上来……

在大海里,刮大风时,成群的露背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对着刮来的风,像升着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待靠近海岸后,它们又潜回去,重复这样的动作……

看来,“玩”绝非人类的专利,无论是地上走的、空中飞的,还是海里游的动物,它们中的一部分很懂得玩,是玩的“行家”。

科学家们在对大量动物的游戏行为观察之后,发现了一个规律:懂得玩复杂游戏的动物,大脑也比较发达,比较聪明。譬如,海豚、黑猩猩、鹦鹉、象、北极熊、渡鸦等,它们的游戏比较复杂,表明智商较高。此外,一些必须依靠群体狩猎捕食的动物,如狼、斑鬣狗、狮子等,它们群体内个体联系较密切,它们的游戏也玩得精彩。

动物怎么会懂得玩游戏,它们为什么要玩游戏呢?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对动物的游戏行为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一些科学家认为,动物玩游戏是对未来它们生活的排练或演习,有利于它们从小熟悉未来生活中必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以及熟悉它们未来动物社会中将结成的各种关系。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动物的天性表现,正像捕食、繁殖等行为一样。也就是说,动物有“自我娱乐”的天性。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的集中表现。这种天性也是动物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因为通过游戏活动,可使动物在紧张的竞争生活中,生理、心理上得到调剂。

这些观点还不能圆满地解释动物游戏行为。此外,动物游戏过程表现出的创造性、自我限制能力、谋略行为……也十分让人费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