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并不是胶,而是一种悬浮在空气或者是其他气体当中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这一些颗粒和气体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它们的直径可能仅仅只有0.01微米~10微米,也正是因此,它们看不见更是摸不着。具体点来说,生活当中云朵雾气,以及经常能看到的烟气都是气溶胶,甚至是因为大风刮起来的一些粉尘和灰也都是气溶胶的一种打喷嚏的时候,我们喷出的液体也能够被称之为气溶胶。正是因此,我们的新型冠状病毒最大的传播途径,就是来源于气溶胶传播,当患有冠状病毒的患者咳嗽呼吸,甚至是说话之后,病毒就会形成气溶胶附着在我们的空气当中。
而气溶胶的浓度也是由这个患者在这一段空间当中停留的时间来决定的。如果气溶胶的浓度越浓,那么它的传染性就越强大。所以在预防病毒感染的时候,最首先要预防的就是气溶胶传播。但是虽然气溶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几乎是无孔不入,处处都能看见的,但只要做好了一些预防措施,也能够很好的预防气溶胶传播。
就比如说出门一定要正确的佩戴好口罩也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更是要在出去了回家了之后做好消毒的工作。在室外空气比较空旷,人又比较少的地方是可以不需要担心气溶胶传播的,因为气溶胶传播只会在那些空间比较狭隘,人又比较密集的地方出现。但是像是在公司,写字楼,商场,电影院这些每天都人来人往,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就一定要做好通风,这样能够很好的预防气溶胶传播。还有就是在公共的洗手间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完了之后要及时的冲水,出去了之后也一定要洗手,口罩也一定要正确的佩戴好。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自身保护,外出的时候必须佩戴有效的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中去。坚持勤洗手、讲卫生,在家里要开窗户通风,让空气流畅,每天在家里常打扫卫生,没事尽量不要出去,尊守国家的防控疫情政策,待在家里是可以有效减少接触风险的。
2、不能恐惧慌乱。按照防疫部门的统一安排,以预防为主,呆在家里,少出门,不乱跑,了扎堆,不给政府添乱。其次做好宣传工作,告诉身边的人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室内开窗通风透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协助社区轮流值勤,检测外来人员和车辆司机,扎实消毒,测量体温,有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对情绪激动的人做耐心细致的劝导工作。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出门要戴口罩,电梯按钮用纸巾按,出门买菜、买东西、搬运东西,最好带上手套。回家时进门前要对口罩、手套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衣服帽子等进行喷洒酒精或者消毒液进行消毒并把衣物悬挂在门外2小时以上。勤洗手,会洗手。在接触一些垃圾时、饭前便后时,外出回家后等用手以后,要及时进行洗手。洗手时最好使用硫磺肥皂、带酒精吸收液、医用酒精先擦拭。
4、在家做到勤打扫环境卫生,主要是厨房和卫生间勤消毒讲究饮食卫生、生理卫生,勤洗手先用消毒液在用肥皂最后清洗一边,避免病从口入。
5、不定时量一下自己的体温,及时发现有没有发热,做好及时应对保护好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出门记的正确带口罩,保护好自己同时也是保护别人,所以要减少流动,不给别人添麻烦。
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新冠病毒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户外和一些公共场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
首先在室外场所,比如包括有其他人员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都需要佩戴好口罩,包括有其他人员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都需要佩戴好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减少个陌生人的交流,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还有就是不要以为周围没有人,就可以把口罩摘下来,比如在公共的卫生间、电梯或者是楼道里,比较小的空间里,或者坐出租车、网约车,也不要以为没有跟其他人接触,就把口罩摘下来。即使没有遇到感染者,摘口罩也是有风险的,时时刻刻戴好口罩、尽量少去密闭的空间,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气溶胶的传播。
其次在外就餐时要保持个人卫生清洁,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避免接触可疑症状人的身体分泌物,就餐最好使用公筷、分餐等,最好是随身携带小瓶75度酒精,需用的时候,随时喷洒。最后就是要时刻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外出回家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在家也要勤通风、多运动、合理搭配饮食、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臂捂住口鼻等。在公共卫生间也要戴口罩,粪口传播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病毒是要附着粘膜的,比如眼耳鼻舌等。这种情况下,粪便扩散后还是会传播。
为了预防气溶胶传播,我们不仅要做好防护措施,更应该做的是要减少户外活动,疫情当下要做到自身安全大于一切,还要认认真真配合抗疫,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近就诊,要配合当地社区人员的调查和诊治。抗疫有我,抗疫必胜。
多地通报“气溶胶传播新冠”,可以通过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减少去往人员密集地区,家中多通风等方式来避免这种方式的传染。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病毒发生变异后,其传播能力逐渐增强,多地通报发现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的形式进行传播,山东台儿庄村民户外挖野菜感染新冠病毒,在广东跟宁波等地也出现了疑似“气溶胶”形式被感染的病例,可能很多人对气溶胶传播不太了解,所谓气溶胶传播指的就是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如果新冠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来传播的话,那就意味着两个人相聚十几米也可能会被感染上,这就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下面就来说一说个人应该如何避免被这种方式传染:
一、养成佩戴口罩的好习惯
新冠病毒肆虐已经两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养成了出门佩戴口罩的习惯,但是随着疫情的逐渐褪去,很多人放松了警惕,在公共场合或者户外空旷地带就不太注意口罩的佩戴,这就给了病毒可乘之机,所以就算是在户外空旷地域也要做好防护。
二、减少人员密集区域活动
人员密集区域由于空气流通缓慢,病毒更容易以气溶胶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尽量减少去往人员密集区域,这样能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三、家中多通风消毒
病毒如果能够通过气溶胶的方式进行传播,那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上下水道来进行传播,对于这种情况,在家中一定要多通风,做好消毒消杀工作。
多地通报“气溶胶传播新冠”,你觉得如何避免被这种方式的传染?欢迎留言讨论。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4月12日,山东省通报 某居民到户外挖野菜,同时间有1名无症状感染者在此处停留。当时两人均未戴口罩。该居民随被传染,经分析研判,是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
”这就是我吹过你吹过的风,成了密接者。我走过你走过的路成了次密接者。所以,别到处走,不一定吹谁吹过的风。”形象的解释了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长时间在空气中悬停的超小颗粒,属于载体,具有吸附性,一微米的颗粒在空气中的沉降时间达到了1小时,而Pm2.5就属于气溶胶的一种。
气溶胶传播的溶质是飞沫,飞沫体积较大,在1--1.8米的距离就会掉落在地上,飞沫核比飞沫的体积要小很多,质量更轻,可以随风飘扬,在1-1.8米以外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日常的呼吸、咳嗽、说话、呕吐、大小便(冲水时)等,都会产生气溶胶。医学检验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时,也可产生气溶胶。
对于气溶胶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日常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呢
♢气溶胶感染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并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空气传播“。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密闭空间,在不通风的密闭空间内要格外注意。譬如电梯、飞机、电影院等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疫情期间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尽量避免前往密闭空间。乘坐电梯一定戴好口罩。
♢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做好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垫等重要的部位用75%乙醇或消毒液定期擦拭。
♢要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咳嗽的时候用纸巾或者弯曲手肘遮掩口鼻。
♢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的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公筷分餐,与人交流的时候不要太近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避免握手和拥抱。
♢目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佩戴口罩是应对飞沫传播的最好防护措施,足以满足保护公众不被感染。
虽然气溶胶的传播距离比飞沫远,但是浓度低很多,所以致病力大减。只要大家再防疫措施中,坚持正确佩戴口罩、通风、洗手等等,能够做到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