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时候刘邦五十岁,项羽二十六岁。
鸿门宴指的是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而刘邦是公元前256年出生,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因此在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已经五十岁,项羽二十六岁。
扩展资料:
《鸿门宴》是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项羽
鸿门宴,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举行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那年50岁
项羽(前232-前202)那年26岁
老谋深算VS年少轻狂
刘邦比项羽大了24岁,这是大了一辈人都不止。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所以,刘邦比项羽大了24岁。在古代生活条件不好的年代,24岁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差距。
年轻人往往傲气十足,年长者则处事圆滑。鸿门宴时,项羽自信地拒绝了杀害刘邦的建议。项羽一方面是顾及与刘邦的结拜情谊,另一方面则是相信自己可以轻松的打败刘邦。
刘邦人物生平
赵王与张耳困于巨鹿,遣使至楚向楚国求救。楚怀王经过商议后答应救赵。但为了分散秦军力量,决定派一支部队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军以宋义为主将,西路军以刘邦为主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当时由于秦军军势正壮,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于是他们以沛公为西征军统帅西征,借口是刘邦为人宽厚,可以减少西进阻力。
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积极要求随沛公西征。但楚诸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