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是什么动物(鲎是什么生物的简称呢)

2023-03-13 3:11:24 指南信息 梁佰亿

鲎是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节肢动物门的动物统称,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成员多样。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体外覆盖著部分由几丁质组成的表皮,能定期脱落,表皮是保护装置,起外骨骼的作用,为肌肉提供附著面。

肌序复杂,有的特化以操纵飞行和发声。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体腔退化而代之以血腔;神经系由背面的脑和一对腹神经索组成。身体对称,由多数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的体节构成,一般可分头、胸、腹三部,但有些种类头、胸两部融合为头胸部,有些种类胸部与腹部未分化。

鲎的生活习性

鲎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如果是幼体鲎,食物以单胞藻、轮虫、丰年虫幼体、桡足类为主。

如果是成体可以食虾和小鱼。最具特点的就是鲎的血是蓝色的。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鲎类在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间带的泥滩上。

“鲎”是什么东西呢?

“鲎”是一种肢口纲剑尾亚纲剑尾目鲎科的节肢动物。

世界上共有四种鲎:美洲鲎、蝎鲎、巨鲎、中华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棕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但实际上与蟹类并没有关系)。雌雄成体常在一起,居住于沙质浅水海域,常爬行或全身潜行于泥沙中。鲎最早出现在美洲,之后随着地球的板块运动,扩散到了亚洲。

简介

体近似瓢形,分为头胸、腹和尾三部分。无触角,头胸甲宽广,呈半月形,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附肢为螯肢,用于摄食。腹甲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棘,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进行呼吸。

尾呈剑状,细长三梭形,与腹部有关节相连,用以支撑身体,特别是在背腹翻转时。甲的背面隐约可见三条纵嵴,中嵴前端两侧有一对单眼,侧嵴外侧各有一复眼,其中单眼可用来感光,复眼用来寻找异性。

鲎是什么生物的简称呢(鲎是什么海洋动物) 第1张

鲎是什么生物?

鲎是一种诞生于比恐龙时期还要早的远古时期的海洋生物,是一种形状怪异满身披甲的远古活化石,经历了地球无数次的生命的更叠直到今天。现今,仍生生不息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类不断地挖掘出它所经历的过去。

鲎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海洋动物。它的模样长得怪异,像个瓢,全身棕褐色、青褐色或暗褐色。据生物学家研究,大约早在3.5亿年前,鲎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比恐龙还要早,可恐龙最终没有逃过白垩纪末期的大灾难,全部灭绝了。而鲎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长的时间,身体的结构却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据化石资料表明,鲎很可能就是三叶虫的后代。因为它的幼虫与几亿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叶虫长得十分相似。

鲎属肢口纲,剑尾目,鲎科。现今共有5种,其中最常见的要属中国鲎了。它们常成双结对地在沿海大陆架附近游弋。有趣的是,雌鲎比雄鲎大2倍以上,且成年累月背着雄鲎,“夫妻恩爱”形影不离,即使狂风巨浪也不能拆散它们。有经验的渔人就利用鲎的这种生活习性,抓住雄鲎就会得到雌鲎。若只抓到单只鲎,渔人会认为有晦气,不放生会“招祸”,而把它放回海中去。

鲎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中,主要吃一些蠕虫和没有壳的软体动物。它爬行动作特殊,全身裹着甲壳,像一个披甲的武士,眼睛在脊背上,手脚藏在肚底下。在地上爬行时,舞着又尖又长恰似武士手中利剑的三角形尾巴,先爬后跳,有趣之极。它还能利用腹足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且可借助剑尾的帮助钻入泥沙中。它那长长的剑尾不仅是一种有利的工具,还是它防御敌害的有利武器。

鲎的生理结构也有独特之处,它的血不是红色的,而是蓝色的。这是因为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和氧结合后形成血蓝蛋白,使血液呈蓝色。鲎血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使用鲎血研究癌症。鲎被捕捞上陆后,极怕蚊子,只要被蚊子叮到,它必死无疑。奇怪的是,如果将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时间很久也没有生命危险。

什么是鲎?

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节肢动物,和蜘蛛是近亲,它的头和胸相连,外形犹如马蹄,所以,渔民又把这个偶然猎得的奇怪的动物叫作马蹄鲎。鲎头部正中的是嘴,在嘴的周围有6对长爪,行动宛如蜘蛛,所以,又有人称它为鲎蛛。鲎的全身披着硬甲,还有一条坚硬而长满针刺的长尾巴。这自然是为了防身。但是在鲎的身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在它的头部两侧各有一只复眼外,在头部正中,还有一对单眼。它怎么有这么多眼睛呢?而且,既然是单眼为什么又冠以“对”呢?这是因为,它的这对眼睛,两只眼完全合在一起,只在正中以一条细细的黑线相隔。可不要小看这对单眼,它却是鲎行动的指南,又是近代仿生学者急于模拟之物。它像一具最灵敏的电磁波接受器一样,能接受到深海中最微弱的光线。鲎就靠着它,生活在深邃的海底,行动自如,从不迷失方向。

早在泥盆纪就生成了的鲎,要从时间上来算,它已经经历了4亿个春秋。从生物进化的进程来说,它却一直停滞在泥盆纪,成为泥盆纪生物的活标本。当幼鲎由于阳光照射、温沙孵育而挣脱卵壳问世时,它的长相可以说和岸边冲积而至的三叶,虫的后代一模一样,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它是古三叶虫的后代。

从环境来说,早在古生代的寒武纪,我国南方形成了地质学上称之为华夏古陆的大陆,也形成了厦门、宁波、湛江等深海水域。这个时期,海域温暖平静,没有致命的细菌威胁。从生物发展的角度来说,环境的安逸,就无需去战斗。脱离了生存斗争,生命也就中止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程。鲎,就这样告别了同期的生物,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5种活化石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