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室心到三室心
鱼类的心脏位于体腔前端的腹部,只有两个室。从全身收集来的血液进入一个薄壁的接收室,这个室称为心房。下接心室,当心室舒张时,血液由心房经单向开启的瓣膜流入心室。心室的肌肉壁发达,它有力地收缩把血经主动脉再经鳃动脉到鳃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由鳃动脉汇集到背大动脉,到分支较小的动脉,直到体内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在组织内进行交换后,以静脉返回心脏的心房。
总起来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只有一心房,一心室(图中心房后的叫静脉窦,心室前的叫动脉圆锥,不是心房、心室)的两室心;
血液每循环一次,只有一次经过心脏,称为单循环。
心室收缩给血液以压力,推向前进,入鳃动脉中压力较高,但在鳃毛细血管网气体交换后到出鳃动脉压力显著下降,也就是说心搏的力量已不再能有力地推动血液的流动。所以这种循环系统的效率是不高的。
两栖动物,如蛙,有了三室心:两个(左和右)心房和一个心室。
因为蛙的成体已用肺呼吸,从肺交换气体回心脏的肺静脉里流着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回到心脏的左心房。从身体各器官进行交换后回到心脏的体静脉里流着乏氧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右心房。所以左、右心房的血是不一样的。理想的方式是有左、右两个心室,左心室接纳左心房的含氧丰富的血,射入体动脉,送到身体各处去;右心室接纳右心房的乏氧的血,射入肺动脉,送到肺去交换,排出二氧化碳,溶入氧气。遗憾的是蛙只有一个心室,左心房注入的含氧丰富的血与右心房注入的乏氧的血,不可避免地发生部分混合,降低了血液输氧的效率。
爬行动物的蜥蜴则有进步。心室中自下向上有了隔膜,只是隔膜未能上延至顶部,也就是说心室左右未完全分隔。就好像一间房子,中间虽打了一隔断,但上面未达天花板,这两间房上面还是相通的。还只能叫做三室心。
总起来说:蛙、蜥蜴的三室心有以下特征:
有两心房、一心室,共计三室
血液每循环一次,有两次经过心脏,即一次为肺循环,另一次为体循环,称双循环。
肺循环回心的血是含氧丰富的血,体循环回心的血是乏氧的血,由于只有一个心室,两种血在心室处发生了部分混合,降低了输氧效率。
但要指出蜥蜴的三室心,心室中自下而上的不完全隔膜,在心室收缩的瞬间,也就是心室左右径缩短的同时,自下而上也明显收缩,把隔膜往上提了,这一提就把心室左右分隔为二部分了,阻止两种血的混合。因此比蛙还是前进了。到了爬行动物中的鳄类,例如扬子鳄,心室中的隔膜,已经完整,已属于四室心了。
2.四室心和循环途径
鸟类、哺乳类都是四室心,人体也是四室心。
其基本特征是:
心脏分四室,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右心室已彻底分隔开。
每循环一次,血液流过心脏两次,即肺循环流经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体循环流经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为双循环。
输氧效率高,即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和乏氧的静脉血不可能再在心室处混合。
鸟类和哺乳类是自然界仅有的两类恒温动物,充分的供氧,使细胞氧化有机物释放足够的能量,就和这四室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室心的血循环途径,可以人体作为例子说明。
体循环:
心脏收缩时,左心室把血液射入主动脉,再经身体各部分的动脉进入毛细血管网,在此处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血液进入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再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
心脏收缩时,右心室把血液射入肺动脉,再流经整个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汇集为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体循环以其终点右心房和肺循环的起点右心室相连;肺循环以其终点左心房和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相连。这样体循环加肺循环构成了整个的循环。
一般哺乳动物的心脏都在左边,当然也有动物都心脏在中间,比如鱼类
一、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前壁邻近,其体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0.5-1.0cm处,故在此处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动。
二、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邻。
三、人的心脏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
四、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左心室内壁是最厚的,这四个腔分别是体循环,肺循环的必经之路。
扩展资料:
1、心脏是较高等动物循环系统中一个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2、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3、心脏内的空腔再分为心房与心室,心房接纳来自静脉的回心血,心室则将离心血打入动脉。
4、哺乳类和鸟类有二心房与二心室;爬行类也有二心房与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间未完全分隔;两栖类有二心房与一心室;鱼类则只有一心房与一心室。
鱼的低等心
血液收集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到需要它们的组织中,同时还要将废弃物运送出去。
而只要有一个“泵”,就能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循环系统中,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一条鱼的心脏工作的方式。
鱼心有两个“腔”,第一个“心腔”被称为心房,身体各部位的血液通过叫做静脉窦的血管腔进入心房。当心房被血液填充时就会收缩,挤压血液进入第二个“心腔”,就是所谓的心室。与心房不同的是,心室相对较厚,有较多的肌肉壁。心室收缩时,会在强大的挤压力下,将刚刚收集而来的血液推送出去。
血液从心脏出来后,会前往鳃部,进行气体交换:重新给血液补充氧气,并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碳。离开鳃部的血液,会分头流向全身各处,而全身血液又会通过静脉返回心脏。
有趣的是,血液离开鱼类心脏后,首先会被传送到一个有弹性的血管中,这有助于在血液流到腮部之前,减少一些压力,保护毛细血管免受损坏。
爬行动物“三心二意”
大部分爬行动物的心脏有三个腔。跟鱼类一样,爬行动物只有一个心室(心室不完全分隔),但却有两个心房。
右侧的右心房收集来自身体的血液,这些血液通过静脉窦(有点退化)来到心房时,氧气已经被耗尽,并含有收集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而从肺部而来的富氧血液,则从肺静脉进入左侧的左心房。所有这些分离的血液都必须经过唯一的心室,但爬行动物体内一些精巧的结构有助于保持不同来源血液的分离状态。心室里面是肌肉组成的“山脊”,使心室内形成不同的渠道。一部分渠道把贫氧的血液从心脏右侧血管运向肺部,在肺部换气后,再将富氧的血液送回心房;另一部分将富氧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中,供机体活动所需。
富氧血和贫氧血的分流循环非常重要,但是有时还是会混合,这可能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但爬行动物却能适应这种状况,因为它们是冷血动物,移动缓慢,新陈代谢相对也较慢,所以组织的需氧量较低,偶尔的供氧不足不会对它们产生什么影响。
两栖动物的心脏
与爬行动物一样,两栖动物的心脏也有三个腔,布局也是相似的,有着分离富氧血和贫氧血的两个心房,以及一个作为“抽水泵”的心室。心脏收缩时,心室内的褶层可以使两类血液离开时避免混合,尽管不能完全阻止它们的混合。
当血液离开心脏时,富氧血被转移到身体组织中,而剩下的则是送往肺部,在这里接收从嘴里吸进来的更多氧气。但是两栖动物肺部的工作效率却不是很高。不过,两栖动物的皮肤也能呼吸,单单是利用皮肤,就能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清除二氧化碳。
心脏的活动也消耗氧气。当血液从肺部和皮肤那边旅行归来返回心脏时,也会留下一部分氧气,供心脏使用。人类有专门的血管(冠状动脉)来进行这项工作,但两栖动物的心脏跳动速率比人类的要慢很多,所以它们只需一点点氧气就行。
哺乳动物的高等心脏
哺乳动物也有两个心房,但心室已经完全分裂,形成两个完全隔离的心室,使血液不能混合。
同样,在哺乳动物体内,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哺乳动物的心脏被分为左右两边,右侧的收集“用过”的血液,并将它们输送到肺部换气,而左边的收集“新鲜”的血液,并将它们送到身体各个角落。
鸟类心脏也有四个腔。这种结构使得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比其他相对原始的动物心脏更为活跃,除了能将最大量的氧气送到身体的组织之外,还为身体提供了额外的氧气来调节体温。
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对于它们来讲,效率低下的心脏和非常慢的生活方式反而更协调。
而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有自己恒定的体温。若想控制好体温,就需要大量的氧气。更有效的血液循环,持续、大量的氧气供给,使哺乳动物和鸟类能以非常活跃的方式生活,也使我们人类在寒冷的天气里,能打猎和奔跑。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年第10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