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益虫。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 扩展资料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 01
益虫
螳螂是益虫。螳螂属肉食性昆虫,它的食物有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螳螂还是蝗虫的死对头。
螳螂是益虫。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它的食物有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螳螂还是蝗虫的死对头。所以说,螳螂是一种有益的昆虫。螳螂一点植物也不吃,专门喜欢吃肉食,而且还要吃活的动物。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构成能够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虫,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
益虫。
螳螂一般属于益虫,它会以玉米螟、菜螟、苍蝇、蚱蜢、棉蚜虫、红铃虫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与幼虫为食,是农业害虫重要的天敌。
最佳的捕食时机到来后,螳螂便会用极快的速度捕获猎物,把爪子刺进猎物身体中,将其紧紧的抓牢,然后便开始啃食。
饲养螳螂的方法
(1)首先需要为螳螂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养殖容器,多用玻璃鱼缸进行养殖。需注意,因为螳螂会长大,所以建议选择比它的体长大2倍的容器。
(2)在容器里需要有适量的泥土以及树枝,并用纱网盖好鱼缸的顶部,其目的在于在保证养殖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又可以防止螳螂逃跑。
(3)螳螂是一个肉食性的昆虫,通常不吃素,所以需要给它投喂苍蝇、蚊子、土元、黄粉虫、面包虫、蜘蛛等活虫子。需注意,螳螂一般不会主动捕食死的虫子,但是如果喂到嘴边的话,它们也有可能会吃,但是还是以饲喂活虫子为宜。
(4)同时还要把养殖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上,并提供合适的湿度,对于吃剩下的腿、翅膀等残渣也需要及时清理干净。
螳螂是益虫。
螳螂是食肉性的昆虫,可食用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另外它还是农作物头号危害蝗虫的死对头,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一点植物也不吃,只吃肉食,且还要活的动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
螳螂的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
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渐变态。
螳螂的寿命和品种
螳螂寿命一般有6-8个月,生命周期是9个月至一年。由卵、若虫到成虫三个阶段,由于螳螂属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并没有蛹的阶段。由若虫到成虫,雌螳螂可脱皮七至九次,雄螳螂脱皮六次。
产卵期在每年7月中旬,翌年6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故有“仲夏螳螂生”的说法,一直延续到7月上旬,每年7~10月为成虫的陆续发生期,一般雄性成虫成熟期较雌性早10余天。
狭翅大刀螳雌虫全长8.5-11.0CM,雄虫7.5-9.5CM,属大型昆虫,体多为绿色或褐色。在我国东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广斧螳是我国常见的型中至大螳螂之一,体长约60MM,多为绿色,褐色个体比较少见。因其具有宽而短的腹部,也称为广腹螳。
棕静螳体型中等,大约45~60毫米左右,身体大多为棕色,也有褐色、米色的种类,多见于阴面的石板后,墙角中,太阳能水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