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hòu),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4.5亿年的动物,正在慢慢消失。
鲎是一种海生节肢动物,看到它就让我想起了电视剧里的尸蟞,圆盘状,扁扁的,身体上覆盖着坚硬的外壳,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外形和虾蟹都有些像,如同马蹄一样,因此人称“马蹄蟹”;
沿海地区也会将这种生物成为“两公婆”,成年的鲎都是成对出现,而且总是雌鲎驮着雄鲎四处活动。
鲎,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比恐龙还要早,而且在这几亿年的时间中,外形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也有“活化石”的称号。
全世界只有四种鲎:中国鲎、美洲鲎、马来鲎和圆尾鲎。
经历时间的沉淀,仍能幸存下来,可见鲎有它不同常人之处。
不幸的是,尽管再顽强,如今,这种生物,也遭遇了物种危机。
独特的“蓝色血液”
每年的春天,成千上万只鲎都会从深海游到潮间带的沙滩上产卵,雄性趴在雌性背上,雌性负责刨坑产卵,一次产卵200-300个,雄性负责受精。
这样聚众繁殖的机会,饥饿的鸟类是不会放过的,它们会以卵为食养活自己,而有的制药公司也同样会利用这个机会,获取医学重要资源。
鲎能和制药公司扯上关系,完全是因为它那淡蓝色的血液。
和我们的血液不同,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呈蓝色,比较淡,若仔细看,还有些偏灰。
在1955年,研究人员庞博士发现,鲎有一种免疫机制,当机体受伤,血液会快速凝固,防止细菌感染。
由此延伸,科学家发现,鲎血液中含有特殊的细胞,能够检测出细菌,也能检测出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利用这个机制,科学家从蓝色的血液中,提取并研制出了“鲎试剂”,一种可以快速检测人体是否感染细菌的医学手段。
由于鲎试剂使用更方便,更灵敏,误差也更小,时间也更快速,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可以说,鲎试剂对医学的贡献非常大,在确保注射、静脉滴注和任何植入人体的医疗设备安全方面,鲎功不可没。
药物需求,导致数量大减
鲎试剂被认可后,由于市场对这种试剂的需求,加上缺乏更好的替代品,使鲎的血液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液体之一,标价甚至为每加仑(4.55升)6万美元。
每年春天,鲎聚众繁殖的季节,美国大西洋海滩上,制药公司就会抓捕几万只美洲鲎到实验室抽血,抽完后放生。
制药公司声称,抽血放生后的鲎的死亡率只有3%,一开始,这样的方式被大众所认可,而且当时鲎数量也比较多,人们也没有太多关注。
渐渐地,情况开始恶化了。
每年到沙滩产卵的鲎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在2010年,研究人员发现,被抽血的鲎死亡率并没有制药公司说得那么低,事实上,死亡率已经达到了30%,是制药公司对外声称3%的10倍。
在我们国家,鲎的情况也不乐观,在2019年,中华鲎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中华鲎遍布东南亚,但大部分集中在中国的水域,特别是广西南部沿海地区。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也开始生产自己的鲎试剂。
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华鲎的数量也在不断下降。
根据2015年的研究表明,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广西沿海地区有60万到70万对;到2010年,只有30万对,到2019年,预估鲎只有4万对。
虽然,对于血液的采集,从1991年开始,就有严格的规定的,相关单位必须有许可证,国家也有严格把控,但仍有灰色地带。
很多不法公司会从没有执照的渔民那里非法购买中华鲎,然后将血液抽干,把肉卖给餐馆,壳卖给了一些甲壳素加工厂。
在过去的30年,中华鲎的数量明显缩小。
沿海地区的人,可能深有感触,以前在广西沿海一带随处可见,在没有进行保护之前,很多人甚至吃过鲎,而现在,浙江沿海的渔民表示,已经有十多年没见过鲎了,在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只是偶尔见到。
活化石在餐桌上挣扎
值得注意的是,美洲鲎属于易危物种,而中华鲎属于濒危物种,是因为,在中国,鲎血的医学需求并不是中华鲎数量减少的唯一原因。
这种长相奇特的生物,是很多追求创新的食客追捧的食物。
而中华鲎之所以在餐桌上流行起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稀有;另一个是被认为有其他疗效。
物以稀为贵,越稀有的东西,越逃不脱人类的狂热,很多消费者甚至认为中华鲎的肉,有帮助退烧等医疗功能,吃也就成了一种主流。
但事实上,这些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相反,科学家认为,鲎的肉并不安全的。
首先,鲎体内含有致敏性物质,有的人吃了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候会导致死亡;
其次,嘌呤类物质含量比较高,容易导致痛风;
再者,鲎的血含有重金属铜,虽然含量不高,但是重金属摄入后会在体内沉淀下来,累计到一定的量,会导致器官衰竭。
最重要的是,中华鲎是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区重点保护动物,不允许非法捕杀买卖。
最后
为了保护这种动物,人们也正在努力着,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人们已经开发出了替代鲎试剂的药物,也有很多公司开始使用替代药物,但美国相关组织认为替代药物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证实,因此无法做到完全替代。
采取繁殖圈养计划,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刚孵化的鲎被放生,然而由于鲎的追踪很困难,很难确定,这样的放生中,有多少幸存下来,对种群的生存是否有好处。
鲎的养殖也有很多难题需要攻破。成熟时间比较长,而且平时生活在深海,长时间人工养殖会导致鲎出现贫血现象。
目前,鲎的养殖只能是暂时圈养,一般只能养殖一年左右,所以距离人工养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鲎全球还剩一万只左右,正在急剧减少。
鲎属于节肢动物,也被称之为马蹄蟹,普遍生活在浅海区域,以小型海洋动物为食。每当到了鲎的繁殖季节,雌雄鲎就会结伴前往沙滩产卵。这种生物十分古老,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地球“活化石”,相关化石资料显示,鲎至少在4.5亿年前(奥陶纪)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
濒临灭绝
长成一个成年的鲎需要十五年的时间,每一次从产卵到顺利活下来会经历很多危险,真正能够顺利活下来的很少,加上鲎生活繁殖环境被严重破坏缘故,鲎就越来越少,成了濒危动物。鲎体内的蓝色血液对于人类来说异常珍贵,把鲎血液中有一种物质提取出来制作成一种试剂,能够简单高效又非常准确的对药物和医疗用品进行检测。
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六月鲎,爬上灶.
已经不多了`国保护动物....多少只???还没确切的统计过
全世界现生存的鲎只有4种(也是地球上肢口纲现生存的所有动物种类),仅分布在北美东海岸及亚洲东南沿岸的少数几个国家的有限海域.
看看我参考的网站,应该是够权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