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螳螂为陆栖肉食性捕食昆虫,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
2.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3.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
4.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5.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6.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
7.中国已知约147种。
8.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首先从体型上来说,绿巨螳螂和巨人蜈蚣相差甚远,绿巨螳螂最大也只有11厘米,而巨人蜈蚣的平均体长就达到了25厘米以上,再来就是攻击方式,绿巨螳螂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但是它的大刀比起蜈蚣的大颚和毒液就稍显逊色,所以绿巨螳螂比起巨人蜈蚣还是处于劣势的,下面就跟着本站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绿巨螳螂
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昆虫,顶多不会超过15厘米,但是你能想象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也能长到40厘米以上吗?而它和非洲绿巨螳螂一较高下,到底谁厉害呢?产于非洲的绿巨螳螂性情十分凶猛,原产地的平均体长就有9厘米,最大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上,由于体型巨大,具有宽大的腹部,据说实力强悍到可以捕食相对体型的鸟类,老鼠和蛇等大型动物,也吃蝎子蜈蚣等昆虫。拥有大刀般的前肢,上面布满了锯齿状的倒钩,在末端还有防止掉落的吸盘。
螳螂捕食最大的特点就是依靠它敏锐的视觉,用“大刀”一般的前肢捕获猎物,它们的眼睛就像人类的眼睛一样,可以三维立体视物。速度也是它的一绝,绿巨螳螂是其中的代表,虽然它的中枢神经只有针孔大小,但是捕捉猎物时可以高速的计算出位置,只要五分之一秒就可以完全出手到捕获一系列的动作。
巨人蜈蚣
世界十大著名蜈蚣中有不少都是巨人蜈蚣,最大的身长可以达到40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就是加拉帕斯格巨人蜈蚣,据说曾经有人捕到过60厘米的加拉帕斯格巨人蜈蚣,和绿巨螳螂一样也能轻易的捕鸟捉蛇。就算是普通的巨人蜈蚣一般也在20厘米以上,所以在体型上,绿巨螳螂就差了不少。
不过和螳螂不同,蜈蚣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它们具有极强的毒液,拥有一张大颚和无数只爪足,身上至少有22个体节,每一个体节上都长有一双爪足,而每一个爪足内都有一个毒囊,强有力的大颚咬住猎物后就会迅速释放毒液。而这一点对于绿巨螳螂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绿巨螳螂VS巨人蜈蚣
首先在体型上,绿巨螳螂和巨人蜈蚣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绿巨螳螂最大也只有11厘米,还是特别少见的,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泰坦巨螳也只有15厘米长,而巨人蜈蚣的平均体长就达到了25厘米以上,加上蜈蚣本身还有很多只爪足,而螳螂只有前端的大刀护体,所以绿巨螳螂从体型上就很难获胜。再来就是攻击方式,绿巨螳螂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但是它的大刀比起蜈蚣的大颚和毒液就稍显逊色,可以说整个螳螂家族和巨人蜈蚣比起来都处于劣势。
螳螂的天敌有鸟类、蜘蛛、爬行类、灵长目、啮齿目动物等。
(1)鸟类,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地球上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鸣禽六大类。
(2)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体长1~90毫米,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头胸部有附肢两对,第一对为螯肢,有螯牙、螯牙尖端有毒腺开口。
(3)爬行类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爬行类不仅在成体结构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其繁殖也脱离了水的束缚,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
(4)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14科约51属560余种。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5)啮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上下颌只有1对门齿,喜啮咬较坚硬的物体;啮齿目动物一般比较小,多数在夜间或晨昏活动,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很强。啮齿目种数约占哺乳动物的 40%~50%,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支,个体数目远远超过其他全部类群数目的总和,几乎遍及南极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