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简介,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概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您好,现在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简介,昆虫记中螳螂的内容概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昆虫记》中螳螂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2、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
3、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
4、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
5、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6、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7、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8、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
9、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
10、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11、扩展资料:《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12、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13、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14、《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亦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其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察得到的事实,没有任何增添,也没有什么忽略。
15、法布尔具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此书是为昆虫谱写的生命乐章,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16、它将作者对昆虫的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和人生体会熔于一炉,不仅使人们在阅读时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睿智的思想哲理跃然纸上,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1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虫记。
《昆虫记》螳螂的特点归纳:
1、螳螂喜欢生存在气温高阳光充足的地方,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体长55到105毫米,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螳螂具有趋光性。
2、螳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
3、螳螂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
生物学特性: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若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
若虫、成虫均为肉食性。若虫成活率低,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尤其是在交配的过程中有“妻食夫”的现象,这一行为引起了昆虫爱好者较大的兴趣,对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
1、《昆虫记》中螳螂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单从外表看,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2、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螳螂,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螳螂目昆虫的总称。身体中型或较大,头部倒三角形,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体呈黄褐色、灰褐色或绿色。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
螳螂4.jpg
螳螂会吃什么
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螳螂7.jpg
螳螂的生活特性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若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若虫、成虫均为肉食性。若虫成活率低,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尤其是在交配的过程中有“妻食夫”的现象,这一行为引起了昆虫爱好者较大的兴趣,对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常见的几种螳螂,在华北、华东地区均为1年1代,长江以南少数地区1年2代。以卵在卵鞘中越冬。一般5、6月卵孵化。孵化期:雌若虫一般为7-8龄,雄若虫6-7龄,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后10余天开始交配。螳螂成虫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产卵9月下旬开始死亡。个别成虫可活到10月底至11月初。人工养殖情况下在饲料充足时,交配和产卵的时间可适当提前。通过环境调控,模拟温湿度、增加光照时间,人为创建自然环境,还可打破其休眠的习性,进行人工反季节养殖。
螳螂(manti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