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manti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螳螂、狭翅大刀螳螂、 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中文学名:螳螂拉丁学名:mantis别称:刀螂,大刀螂二名法:Mantidea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亚门:真节肢动物亚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螳螂目分布区域: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螳螂属于螳螂目(学名:Mantedea),为昆虫纲有翅亚纲的1目,仅含螳螂科1 科。
螳螂通常以其他种类昆虫为食,但有报导叙述螳螂也吃小型脊椎动物,例如: 较小的蜥蜴、老鼠、蛇、蛙、小型淡水鱼或蜂鸟之类的小型鸟类。自然学家Gerald Durrell在他的自传《茄子与碎肉》中记述了一场螳螂和壁虎的大战。个别品种的螳螂,如兰花螳螂,由于外形与体色跟兰花相似,所以它们通常躲在兰花中伏击猎物。也因此,它们的猎物也以蝴蝶及蜜蜂等吸花粉的昆虫居多。
扩展资料
体态特征如下:
1、前肢呈镰刀形,长而有力,上有非常锋利的尖刺,捕食时能牢牢抓住猎物。
2、口器强而有力,能轻易咬破并咀嚼猎物。
3、消化系统强力,能够完全吞食消化猎物(包括昆虫坚固的外骨骼)(这样的肉食性昆虫属于少数)。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饲养螳螂时,如果捉不到活的昆虫,可以用针线绑上生猪肉、牛肉、鱼肉、鸡肉等肉类在螳螂面前晃动,螳螂会把肉块当成猎物捕食。螳螂跟其他昆虫一样,视力很差,所以看不清楚眼前其实是针线串著的肉块。
4、体型修长,通常扁平。头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转动。
5、复眼突出,单眼通常有3个。触角长、呈丝状,由多个节构成。
6、前胸长,可自由转动,有些个体往两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螳螂属于无脊椎动物。
螳螂又叫作刀螂,是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是一种中大型昆虫,成虫与若虫均是捕食性的,以其他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
螳螂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足和翅是其运动器官,它的体表覆盖着坚韧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之适于陆地生活,中华大刀螳螂、狭翅大刀螳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的习性
螳螂喜阴怕热,多生活在田野、草原、森林中,多在气温18-22、相对湿度75%-85%时活动。螳螂通常在夏天的清晨活动。中午炎热干燥,树叶或庄稼。炎热干燥的中午,螳螂躲在树叶里,断断续续地降温,直到下午气温逐渐下降,它才重新开始工作,每年从春季到秋末,螳螂都是活跃的捕食季节。
雌性螳螂一生可以交配多次,产卵鞘有2-3个,第二年6-7月气温升至20-25时,卵鞘内的卵孵化若虫,早期孵化的个体漂浮在风中,用脚抓住周围的物体。
螳螂是昆虫。
螳螂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目,世界已知2000多种。中国已知约147种。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
与其它昆虫不同的是,螳螂目昆虫身体细长,尤其是它的胸部,与其他昆虫相比,胸部与腹部的比例尤为突出。一般昆虫都有三对步足,而螳螂目昆虫的第一对足进化为捕食器官,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且与后两对足距离较大,使螳螂目昆虫的步足只有两对。
螳螂的前足胫节可以高高扬起,如同挥舞着一对大刀,因此也称为“刀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