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丝绸之路会衰落(路上丝绸之路衰败原因)

2023-03-02 17:52:27 最新知识 梁佰亿

海运的兴起,曾经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宋代以后逐渐没落

唐代是丝绸之路沿途贸易活动的鼎盛时期,在唐代王朝灭亡后不久,令人闻风丧胆的成吉思汗及其蒙古大军征服了横跨中亚大部分地区的广阔领土。丝绸之路于是成为蒙古帝国各部落间重要的交通线路。忽必烈统治期间,更多的欧洲人冒险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些旅行者中最出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所见所闻后来被一位意大利传奇小说家记载下来,并加以润色。

14世纪时,蒙古帝国瓦解、明朝实行闭关政策,加上“海上丝路”的发展,丝绸之路被迫走向没落。直到近19世纪末,才有西方学者重新燃起了对丝绸之路的兴趣。古城的存在让他们兴奋不已,于是掀起了一阵考古热潮。现在,想在丝绸之路寻宝的人们,在伦敦、德里、柏林等许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详细资料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唐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经济大城。当中国人开始将他们的指南针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运用于航海上时,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它发展的绝佳机会。北宋南方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经济最为发达的北宋没有控制以往丝路的河西走廊,这成为日后丝路上青海道繁荣的机遇。到了南宋时期,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现象。12世纪以后 1280年忽必烈在宫殿接见马可·波罗。自唐末以来西北丝绸之路已经错失了它发展的大部分机遇——中亚和新疆地区荒漠地区的草原、绿洲被连年的战火所摧毁:这对以一个绿洲国家的农业生产而言毫无疑问是致命的,而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正是古代国家立国的根本。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各地战火纷飞,为丝路直接服务的北方地区经济大受打击,史料记载黄河流域的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当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们孜孜不倦的开辟着广阔的疆土时,丝绸之路——不仅是这条西北丝绸之路,包括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蒙古帝国内部的交通路线。虽然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建立严格的、十分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这也许与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各地并没有统一的行政体系。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一些。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诸如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侧面反映西北丝路的衰落。此外,包括中国在内亚欧大陆进入了逐渐寒冷的阶段。当丝路的历史步入14世纪——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时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辉煌的遗迹。

路上丝绸之路衰败原因(丝绸之路衰退的原因) 第1张

2.路上丝绸之路为什么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突然衰落?

丝绸之路虽然在唐代前期发展至高峰,形成了它的“黄金时期”,但好景不长,至唐代中期便突然衰落。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唐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经济大域。当中国人开始将他们的指南针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运用于航海上时,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它发展的绝佳机会。北宋南方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经济最为发达的北宋没有控制以往丝路的河西走廊,这成为日后丝路上青海道繁荣的机遇。到了南宋时期,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现象。

同样是丝绸之路,陆地上的衰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悠悠驼铃,漫漫黄沙,一道孤烟伴着辽阔的大漠,迤逦的商队穿行在古城旧障之间,这是人们对于丝绸之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印象。似乎人人都可以喝着一壶烈酒,挎着一把长刀,在一匹骆驼陪伴下纵横万里欧亚大陆,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传说。不过,为什么这条我们梦想中的浪漫之路注定会走向没落呢?

01、危险的丝路

自从张骞开辟了一条长期性的贸易通途之后,东至长安洛阳、西至西亚欧洲的长途商业便开始实现联通。但是这条线路内部蕴含的风险远远高于其收益。

首先是沿途政权的不稳定性,众所周知,西域与中亚历来是中原王朝与内亚强权相互争夺的地缘战略要冲,为了控制这条既拥有强大军事价值又财富滚滚的商路,

无论是中原皇帝还是漠北可汗,亦或者是来自半岛的哈里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对丝绸之路上的大小城镇与关隘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

处在地缘强国夹缝里的丝绸之路沿线城邦,对政权更迭与战争杀戮的故事已经司空见惯。

此外,即使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如汉唐、阿拉伯这样一度统一沿线大部分区域的大帝国,商旅的人身安全同样不能保证。由于特殊的沙漠戈壁环境,大帝国只能对交通要道沿线进行驻防与巡逻,而不可能将控制力辐射深入到每一个细枝末节,而在西域广袤的山岭大漠中,存在着无数剽悍嗜杀的部族。他们以劫夺商旅财货为业,随时威胁着丝绸之路上所有行人的安全。

图/突厥骑兵

02、高昂的运输成本

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运输十分困难,漫长的道路上供应和补给的成本十分高昂。《汉书·西域传》载:“驴畜负粮,须诸国禀食,得以自赡……….馁山谷之间,乞丐无所得,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

除了距离之外,自然环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大敌,汉代商人记录:“又历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又有三池、盘石阪,道狭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二千余里乃到县度”。

在这种困难的交通运输条件下,商人基本上不能贩运大宗商品进行远途贸易,而只能选择价值昂贵的丝织品和各种名贵珍宝进行贩运。如此这般商品的选择反倒又加大了遭遇强盗的风险。

图/葱岭(帕米尔高原)

03、海运的冲击

最终使得陆上丝绸之路消亡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日渐兴盛。相较于只能运输珍贵宝货的陆运,海运的成本与效率完全是碾压式的存在。从东汉时期中国排水量十余顿的海船到明朝初年郑和所使用的的千吨级福船,一艘海船的运载量往往超过一支大型骆驼商队的总数,而成本却要低廉得多。再加上海船可以依靠季风环流等因素提供动力,组成舰队又可以有效抵御小规模海上武装的劫掠。

图/郑和宝船

久而久之,人们必然抛弃风险极大而收益难测的陆路而选择更为便捷高效的海上运输。直到公路与铁路时代来临,丝绸之路才能重新焕发它曾经的光彩。

丝绸之路为什么会变得荒芜

1.政治军事原因: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唐末,五代十国至宋初的这个时间段里,

由于诸侯纷争,军阀混战,导致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环境严重恶化,各个贸易重镇衰落了,这是丝绸之路衰落的主要原因,

2.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使更多的商人选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

3.环境的恶化,这是次要原因,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丝绸之路衰弱的原因

中国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项交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特别是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陆上丝绸之路也就衰弱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