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鲎作为水生野生动物,在禁止捕捞、交易、食用的名单之内。
中华鲎,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为濒危级别。而鲎逐渐变成濒危有两点因素:其一,鲎的医用价值。中国鲎是鲎试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被大量捕捉。二,食用价值。鲎被大量捕捉,成为人们盘中餐,加剧了其数量减少。虽然部分国家地区有食用鲎的习惯,但是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危害。
可以,鲎虫无毒无害,但没有任何食用价值。
鲎虫属鳃足亚纲,背甲目,鲎虫科鲎虫属为淡水生甲壳类动物。目前世界上有记载鲎虫共9种,日本已发现三种,即美国鲎虫,亚洲鲎虫和欧洲鲎虫。
早在20年代初,鲎虫的除草作用就已经被发现,日本农民形象地把鲎虫称为“取草虫”。鲎虫与现在成为人们餐桌上美食的鲎在外形上也有几分相似。
扩展资料:
鲎虫体表深灰绿色,背壳呈椭圆形,腹部细长,柔软灵活。长尾巴成叉状。体长大约有100 mm,共分成约40节,还有些叶子一样的附属肢体。有些肢体多达70多对。
因为它有三只眼睛,两侧黑色的复眼,还有中间一只白色感光的眼睛;另外恐龙虾是因为它经过了恐龙时期没有绝迹,名称因此而来。
鲎虫又称三眼恐龙虾,三眼恐龙虾生命力强,已存在两亿年。这种从两亿年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最近被许多日本农民拿来当作种植水稻的农药替代品,因为三眼恐龙虾可以把水田里的杂草去掉,让稻子生长得更好,十分有趣。
三眼恐龙虾不仅被称为“活化石”而且在日本,台湾等地区被当作宠物饲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鲎虫
鲎不能吃。
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
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扩展资料:
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在0.28~0.31mg。按每只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分别在600~1300mg。
这种重金属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此外,这种质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鲎
鲎鱼有毒不能吃。
鲎鱼有毒,毒在它们的肉和血液中。鲎鱼的肉中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大分子物质,这种物质具有致敏性。人类若食用它们就可能因此产生过敏反应,症状有红肿、瘙痒、斑疹等,更严重的症状还有休克和死亡。另外,它们的肉中还有很多嘌呤类物质,可能导致人类痛风。再者,鲎鱼的血液中含有大量铜离子,也可能会致人中毒。
鲎鱼形态特征:
体长约70厘米左右。雌雄异体,雌的较雄的大。在甲壳背面的前方中央有1对单眼,稍后方两侧有1对形较大的复眼。头胸部有6对附肢,螯肢形态小,其余5对形态均较大,司步行及捕食。腹部呈三角形,其体节均互相愈合,两侧有6个缺刻,缺刻中各具一短刺。
腹部末端有细长能自由转动的尾节,尾节延长如剑,生有锯齿,鲎能利用尾节撑起身体而跳跃。鲎的幼虫与三叶虫相似,故有“三叶虫”之称,实为和三叶虫不同的动物。
鲎是鲎,王八(甲鱼)是鳖,两者不一样。
鲎主要不是用来吃的,是濒危物种,其血液有药用价值。
鳖则是可以吃的,是滋补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