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丝绸之路第三站)

2023-03-01 20:20:59 百科全识 梁佰亿

古代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扩展资料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第三站(丝绸之路三段) 第1张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 政治 、 文化 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希望能帮到你。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欧洲的主要交通要道,连绵1.4万余里,如果单靠步行,得走上一年多才能走完单趟。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政治、 军事 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此伟大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在哪里呢?

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然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定都在洛阳,所以东汉时期丝路之路的起点在洛阳。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洛阳在河南省,长安在陕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话,如果从洛阳出发,必经陕西。因此丝路的起点还是要由时代 决定 的。

丝绸之路从长安或者洛阳出发,通过河西走廊,达到敦煌。在敦煌这里,丝路一分为二,南路经过楼兰、于阗、莎车等国,过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最后到达条支、大秦。西路从交河、龟兹、疏勒,过葱岭,然后到大宛,又向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和丝路的起点不一样,丝绸之路的重点,都在大秦。但是不要搞错了,此大秦非彼大秦。它不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这里我们说的大秦是中国古时候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统称。但是事实上,中国古代并没有达到过罗马。在东汉时期,公元97年,班超率领约七千人出使西域,达到里海一带。班超在里海停了下来,让部下甘英继续往西方走。于是甘英就一路达到地中海西岸,和罗马帝国隔海相望。但是当时安息国是中国丝绸和罗马之间的中转站,他们从中垄断谋取暴利。因此安息国害怕中国和罗马之间的商路直接打通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因此对甘英渲染海上思土恋慕的 传说 ,令甘英望而却步,因此他并没有直接达到过罗马。

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古时的中国,已经穿越了中东地区直达欧洲,不愧于当时最伟大的通道。

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

说起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人们普遍会联想到中国古代各个 历史 时期的政治体系变化,事实上,随着朝代的更迭,政治条件的改变,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几次通绝,两千多年间也历经了巨大的变革。

自两汉时期到大明王朝,约一千五百年的岁月里,丝绸之路一直承担着中国内地与西域、欧亚各国间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尤其是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初的西汉,这条路将世界最强盛的四个文明国度紧密相连,从此,中国、贵霜、安息和罗马唇齿相依,经贸交流达到空前繁荣,这个时期,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期。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地缘政治呈分裂状态,丝绸之路虽然依然承担着它作为贸易与文化交流 国际 通道的作用,其政治意义却弱化了许多。所以,政治环境的变迁,无疑是古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之一。

而至盛唐时期,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其辉煌一度达到了巅峰,令当时的长安成为举世瞩目的繁华国际大都会。这盛唐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唐代后期,西北地区被少数民族控制,随即五胡乱华烽烟四起,使丝绸之路再次陷入闭塞期,长达四百年之久,直到蒙古草原崛起,横跨欧亚的蒙元帝国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饱经风霜的丝绸之路才得以再次展现繁荣。

明代与西域各国长期交往,那一时期的西方世界已进入工业革命的前夜, 航海 业高度发达,丝绸之路不再承担其以往的重要使命,因此,从中西交通史的角度来看,此时的丝绸之路已然不复昔日光芒。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说起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则不得不提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大凉山。大凉山地处川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在中国 地理 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更记载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光荣历史的足印。

1980年,拍摄古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摄制组专门走访了这里,将大凉山的风土人情记录于胶片之上,向世人展示了这片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的山区。

片中介绍,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北边即是小相岭,西邻安宁河谷地,东南侧则为金沙江谷地,站在山岩边向下俯视,河谷深邃,破碎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

据说,大凉山自古便是彝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少数民族生活特征,在这里的民风中尤为明显。这里的山脉海拔约二至三千米,最高峰近四千米,山势险峻,丘陵起伏,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林牧业资源,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区的人们常年以农耕放牧为业,多年来,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得较为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风顶一带的 自然 保护区,那是中国颇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分布区域,目前已作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大凉山从古至今一直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它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深深感染了来此处观光 旅游 的每一位游客。

猜你喜欢:

1. 2017“一带一路”文艺晚会千年之约节目看点

2. 2017一带一路文艺晚会节目单

3. 明清晋商的成功之道

4. 2017传承丝路精神大学生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5. 2017学习传承丝路精神心得体会

6. 2017年活动欢迎词精选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哪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站在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东南沿海,在汉代是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后来发展到了波斯湾地区。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扩展资料: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网络配图,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网络配图,丝绸之路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网络配图,丝绸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网络配图,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第三条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三线均长安或者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 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天水 西宁 伏俟城 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

中段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公元前二世纪,一条连接中国和罗马的贸易大道逐渐形成。以中国的长安为起点,沿渭水西行,过黄土高原,经甘肃河西走廊,到达当时中西交通枢纽枣敦煌,在此分成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入新疆,经若羌、民丰、和田、叶城等地,登上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再经阿富汗、伊朗西去;北路出玉门关进入新疆,经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再经费尔干纳等中亚地区到伊朗。南北两路过伊朗后,又经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过地中海,到达终点枣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后来,又开辟了一条通往伊朗的北新道。

丝绸之路之旅第三站——如意甘肃

从西宁往甘肃,我们乘坐了最便捷舒适的动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甘肃的张掖。

张掖是公元前111年建立的,地处河西走廊,是汉朝四郡之一。当时汉武大帝设立此城的念头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才起名叫张掖,它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后来张掖各方面发展的竞超过了早它十年建城的兄长武威(公元前121年),这就有了人们常说的"金张掖,银武威"一词。

到达张掖已经是下午五点,但是,甘肃的夜来得特别的晚,要到晚上九点才夜幕降临,当地人晚上十点才刚吃完饭去大街上散步。

我们今晚就住张掖地质公园景区,放完行李,我们就去了丹霞地质公园。丹霞一起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家明月,华星出云间”。景区一共有四个观景台站点:七彩仙缘台(2号)、七彩云海台(1号)、七彩锦绣台(5号)、七彩虹霞台(4号),最好看的是七彩虹霞台,日落好看。

原本想着去5号台看丹霞日落,可是在第一个景点2号台就已经被绚丽的色彩迷恋得挪不开步伐。

我简直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如果说世上真的有仙人存在,那张掖丹霞绝对是仙人作出的神来之笔。材料不过是一些红色砾石、沙岩和泥岩,巨人的手一挤一推,层理交错的线条就出来了,这里塌陷凹进去一点,那里突出来一点。然后用画笔刷上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鲜艳的色彩,一幅色彩斑斓、灿烂夺目的壮美巨幅画卷就展示在面前。

在2号景点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我们插空拍了不少照,才恋恋不舍赶坐着摆渡车去了3号景点。此时,太阳被厚厚的云遮住了光辉,没有了阳光的照耀,绚丽多彩的丹霞地貌像失去了聚焦灯的光环,变成了哑光,顿时逊色不少。

到达最精华的5号景点时,太阳已提前落下去了,天色愈发模糊,没能在5号景点欣赏日落的绝美风光,心里有点小遗憾。遗憾,也是生活组成的一部分。

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张掖丹霞,五彩的颜色不再鲜艳,像波涛汹涌起伏的海浪一样,一层层,蕴含着刚劲的力量,有排山倒海般压倒万物之势。张掖丹霞奇观的美,不仅在绚丽的色彩,柔中有刚,有种摄人心魄的味道。

时间已经晚上九点半了,我们在朦胧的夜色中乘坐最后的摆渡车离开景区。

我们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最窄处仅仅几十千米,曾是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称凉州、雍州。

河西走廊是富足之地,又是交通要塞。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易主频繁。在河西这个民族活动的历史大舞台上,汉族以及东方来的党项等族,北方蒙古高原来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族,南方青藏高原来的羌、吐谷浑、吐蕃等族,西方来的昭武九姓和其他胡人、哈萨克等族,以及从这里西出的乌孙、月氏等族,东去的沙陀等族都曾同台或轮番演出过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

一路上,多少或悲壮,或柔情,或令人叹惋的故事曾在这条狭窄的长廊上演,演绎了千年,赋予了河西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浑融的斑斓色彩。

历史翻开到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让傲视群雄的汉高祖认清了大汉王朝的外强中干处境,自此,河西走廊成为汉朝公主和亲的不归路。

终于,河西走廊迎来了希望的驼铃声,那是张骞出使西域的队伍。可惜,这一等,就是十一年。其中张骞两次被匈奴抓走,对他软硬兼施,但他意志坚定,时刻不忘自己出使西域的使命。他在第一次逃出匈奴时,往东就是日思夜想的长安,居然他还是义无反顾调头往西,继续出使西域的使命。

历经千辛万苦,张骞回到长安。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西域的葡萄美酒,更是汉武大帝进攻匈奴、收复河西走廊的希望,是大汉告别和亲之辱的最佳契机。

霍去病的战马一直追到敦煌,才勒住马绳。汉武帝刘彻在河西走廊设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戍兵屯田,终于将河西走廊并入华夏版图,此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佛教东传,丝路西去,这里是经略西北的咽喉,亚、非、欧文化自此能够交融,繁华辉煌的东西经贸拉开序幕,碰撞出蔚为壮观的斑斓景象。

安史之乱的战火纷飞,趁内乱之危,河西走廊落入吐蕃的手里。痛失河西走廊一直是大唐的心底隐痛。后来,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举旗收复了河西走廊,派十路人马,九死一生向长安通报了令人震惊的好消息。

大唐政府以隆重的仪式,迎接了悟真高僧信使队伍的到来,唐宣宗听到这一喜讯后,竟情不自禁地欣然赞叹道:“关西出将,岂虚也哉”。

但是,丝路昔日的繁荣景象却一去不复返了。历史的车轮继续往前,河西又有甘州回鹘、西凉六谷族等政权峙立,又经西夏至元代的统治。在这段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河西主要被少数民族政权管辖。

回望千年的时光,凝聚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堵城墙,一个土墩,一幅精美绝伦的壁画,一窟满壁风动的洞窑,默默散落在河西走廊各个角落。

继续沿河西走廊西行,我们来到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明朝内忧外患,只好弃舍汉朝的阳关、玉门关,甘于退居于嘉峪关设立疆界。所以,明朝的长城是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

嘉峪关从苍凉的大漠戈壁中拔地而起,像剑一样穿过沙漠的心脏。岁月如斯,守关将士气震山河的呐喊,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乡愁,战死疆场的白骨,都被雄关漫道的大地变幻成漫天黄沙。

参观完嘉峪关,我们又来到旁边的天下第一墩。

如今,第一墩已被千年的时光风化成一个土坯,若不是领队的介绍,我真不知这堆土在历史上举重轻重。

我们去了第一墩历史体验馆,通过沙盘了解了嘉峪关的整体地理地势。嘉峪关北边是常年积雪的山峰,西边是讨赖河,依山势而建。难怪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有过生动的吟咏:“嘉峪关,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

我们来到讨赖河边悬崖,站在悬崖绝壁上的玻璃平台,我战战兢兢的往下看,河边是刀削般的峭壁,离玻璃平台几十米高的河里湍急的河水奔流不息。不愧为无人能渡的天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