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和尸鳖的区别 (鲎有几只眼睛)

2023-03-01 18:55:19 百科全识 梁佰亿

鲎是一种肢口纲剑尾目海生节肢动物,它们形似螃蟹,身体分成头胸与腹部;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无触角,头胸部的第一对附肢成螯状;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而尸鳖是在鲎的基础上虚构的昆虫,感觉很像龙虱科和水蜈蚣的结合体

拥有蓝色血液的远古活化石-鲎

它躲过五次生物大灭绝,活了4.5亿年,就连毁灭恐龙的灾难也未伤他分毫,还进化出一身毒素。它因为神奇的蓝色血液被人类屠杀殆尽,它就是有着远古活化石之称的——鲎(念作hou,第四声)。

有研究证实,鲎与三叶虫是同一时期的动物。那是在4.45亿年前,当时恐龙还没有成为地球霸主,原始鱼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鲎的祖先就已经开始 探索 地球了。

三叶虫和恐龙都变成了化石,只有鲎坚强的存活了下来。

虽然经历了几亿年的发展,鲎独特的外形却没有大的变化。圆形的外壳加上长长的尾巴,由于看上去像螃蟹,也被叫做马蹄蟹。但他却和蜘蛛一样属于节肢动物,体长可以达到60厘米,重量在6到10斤之间,身上的硬壳覆盖全身,可以抵御捕猎者的进攻。

雄性鲎一生会脱壳15次;雌性一生脱壳16次,然后进入成熟期。鲎长有四只眼睛,前面的两只单眼用来感受光线变化,后面两只的副眼和蜻蜓一样,每只副眼由近千个小眼组成,用来观察周围环境。

鲎的身下长着六对附肢,前面的两个鲎肢主要作用是干饭,其他的附肢用来辅助干饭。在沙滩上寻找软体动物为食,有时候肉吃多了也会吃一点海藻中和一下油腻。当遇到危险时,干饭工具就会秒变成逃生工具,命没了,就没机会干饭了。

靠着一身硬壳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小吃货躲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但是却没躲过人类的魔爪。正常生物血液都是红色的,但鲎的血液却是蓝色。这是因为所有的动物都需要呼吸,维持生命。空气中的氧气,由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送到全身各处,血液中的铁离子和氧气结合后,发生氧化反应,呈现出红色,这也是大多数动物血液呈红色的原因。但是鲎的血液中没有铁离子,而是由铜离子代替。铜离子与氧气结合变成蓝色,所以鲎的血液才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蓝色。

这种独特的颜色也引起科学家的注意,他们发现鲎的血液细胞非常原始,只有一种变形细胞。这种简单的细胞拥有着神奇的功效,如果有病毒或者毒素进入到鲎的血管中,这些变形细胞就会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凝固蛋白,把病毒和毒素包裹起来,让他们不能繁殖,这也是鲎能存活上亿年的原因。

在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从鲎的血液中提取出一种鲎试剂。这种鲎试剂能快速检查出患者是不是感染,帮助急诊医生判断病因。鲎试剂还是一种用来检测药品和医疗用品是不是被细菌污染最有效快速的方法。我们现在使用的疫苗就是要先通过鲎试剂的检测,把疫苗液体滴入鲎试剂中,如果注射剂马上凝固或者变色,说明这一批注射液里含有细菌或者病毒。如果鲎试剂没有反应,注射液安全。

鲎试剂还被广泛应用在检测饮用水、牛奶、饮料等食品中,用来检测他们有没有被细菌污染。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好东西,但对鲎来说却是灭顶之灾。虽然以前也有渔民抓它,粉碎之后当作饲料喂牲口,但是这个数量并不多。可当鲎试剂出现后,鲎血的价格飙升到每升1.5万美元,被称作蓝色黄金。渔民们便开始疯狂行动,他们把沙滩产卵的鲎通通抓走,甚至还会出海打捞,然后把他们卖到工厂。

工人们会将这些可怜的家伙放到流水线上,挑出身体强壮的鲎。绑在实验台上,抽取蓝色血液,结束后再把它们放回海里。虽然每只抽取的血量不多,但还是会有10%~25%的鲎在抽血放生后几天内死亡。鲎试剂在90年代引进中国后,中国鲎也同样遭此劫难。大量渔民开始捕杀中国鲎,导致我国这一特殊品种数量急剧减少。有渔民回忆,在以前只要架设好渔网很轻松就能捕捉到一大堆。但是到了95年左右,费一天也只能抓到两三只。抵抗大自然四亿年的鲎,却抵不过人类短短十几年的进攻,到了灭绝的边缘。

在越南,人们把鲎称为夫妻鱼。因为雌雄两只鲎经常是趴在一起,一抓就是一对。他们认为鲎是一种大补的食物,把鲎放在火上烤熟后食用,但是在国内很早就开始重视对鲎的保护。2003年,国内开始设立中国鲎保护区,禁止捕捉食用它们。后来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吃一口就会获得一副银手镯,有可能会被判5年,严重点就能进去唱十几年的铁窗泪。

鲎有几只眼睛(鲎鱼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第1张

鲎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鲎,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时期,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唯独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有4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

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

美洲鲎分布于墨西哥湾沿尤卡坦半岛到美国的缅因州沿岸;南方鲎,分布于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圆尾鲎,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我国广西钦州地区沿海也有分布。

最古老的甲壳动物是什么?

鲎是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甲壳动物。

鲎鲎是栖生于海洋中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学分类学上,鲎属节肢动物门、肢口纲、剑尾目、鲎科。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鲎为三属四种,北美洲东岸海域产的美洲鲎,属美洲鲎亚科,东南亚海域产的东方鲎、圆尾鲎、巨鲎均属鲎亚科。

据科学考究和文献报道,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与三叶虫(现只存化石)一样古老,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鲎的外形酷似一把秦琴,全身分为头胸甲、腹甲、剑尾3部分。剑尾酷似一把三角刮刀,挥动自如,是鲎的防卫武器。鲎的嘴巴长在头胸甲的中间,嘴边有一对钳子似的小腿,帮助摄取食物,嘴的周围长有10条腿。雌鲎的4条前腿上,长着4把钳子,而雄鲎却是4把钩子。原来雄鲎总是把钩子搭在雌鲎的背上,让雌鲎背着它四处旅行。鲎的胸腹甲交接部长着一片片像桨一样的腹肢,用来游泳,同时也是它的呼吸系统。鲎一旦被逼离开海水,要经过好几天才死,比蟹类有更强的生命力。

丑陋而懒惰的鲎,对“爱情”却很专一,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鲎生活在温暖的海洋中,冬季需到较深的海域越冬。每当春末夏初,水温上升时,鲎从深海游向沿岸沙滩,雌雄抱合,在中潮带泥沙中挖穴产卵,受精卵依靠太阳能量孵化,经过5~6周时间,幼虫出膜,称为三叶幼虫。雌鲎一生中要蜕皮18次,雄鲎19次,约15年才能成熟,一旦成熟之后,就不再蜕皮。

鲎有埋沙的习性,用胸甲锐利的后缘插入,将身体慢慢埋入泥沙之中,有时只露出尾巴在外。鲎有5对粗壮发达的步足,用来爬行与挖掘、寻找底栖的食物。鲎的食性很杂,如薄壳的贝类、环节动物中的沙蚕、星虫、海葵,甚至动物的尸体等。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常见海洋动物——鲎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 历史 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的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

宽阔马蹄形的头胸部,小得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头胸部上表面光滑,隆起,侧面有一对复眼,中脊前端有一对能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称为螯肢,专门用以捕捉蠕虫、薄壳的软体动物和其他猎物;其他5对附肢围绕于口周围,其功能为步行和进食(步足),每个步足的基节内侧有长刺,用以剥离食物并将其滚入口中。最后一对步足基节後面有一对退化的附肢,称为脣瓣。

食物进入磨胃(砂囊)后被磨碎。体内有一个大型的器官,称为肝胰腺,可将消化酶分泌入长形的胃肠内;主要的排泄器官为一对长形的基节腺,开口于第4对步足的基部。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环状,围绕食道。生殖腺多分支,分布于体内大部分区域。头胸部附肢之後有一个横行的板状片(厣),覆盖著书鳃。书鳃有节奏的拍动并激起水流,以进行呼吸。

鲎有四只眼睛,两只单眼,两只复眼。在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单眼,紧挨着,中间只有一条黑线相隔。小眼睛对紫外光敏感,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人们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暗褐色的鲎,长得像瓢一样。头胸部上顶着一个宽阔的背甲,背凸腹凹,如马蹄形。它有两对眼睛,一对复眼生在头胸甲两侧,一对单眼长于背部前端。头胸部的腹面不分节,有六对附肢,一般如钳状,只有第六对像耙子一样,用来挖土;成年雄体的第二对末端是弯钩状的,以便结尾时抱住雌体。鲎有一个很长很锋利的尾剑,是用来防卫的武器。

从拇指大小到成年要15年,雌鲎要蜕壳18次,雄性19次。

幼鲎没有尾剑,身体纵分成中央和两侧三个部分,很像三叶虫的幼虫,这也说明鲎与三叶虫有着亲缘关系,同样是研究动物进化史的珍贵材料。

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如果是幼体鲎,食物以单胞藻、轮虫、丰年虫幼体、桡足类为主。如果是成体可以食虾和小鱼。最具特点的就是鲎的血是蓝色的。

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鲎类在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间带的泥滩上。

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每年的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通常于日落后,在大潮的沙滩上产卵,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

每个雌鲎由一个或多个雄鲎伴随,在沙上挖一系列浅坑,每个坑中产卵200~300粒,然后雄鲎用精液将卵覆盖。一般产卵地点正好在高潮线下。数周后幼体从卵中孵出,约长5毫米(0.2吋),以贮存的卵黄为营养来源。第二幼体期的个体已有一条短小的尾节,以小型动物为食,在泥滩中越冬。第三幼体期的个体形似微小的成体。幼体经蜕皮进入下一个幼体期,此时表皮围绕头胸部边缘裂开,然后脱落。每次蜕皮体长即增加约25%。到9~12岁时约蜕皮16次达到性成熟。成体以海生蠕虫为食,身上常覆以各种带壳的生物。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鲎的4只眼睛有什么不同?

鲎有4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