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方数据显示,美国2020年1月21日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2020年2月29日报告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然而,一些研究表明,201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一些公共卫生事件疑点重重。研究认为,新冠病毒在美国出现时间,或早于美国官方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时间。
今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等机构在《临床传染病》杂志发表文章说,研究人员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初有症状的患者提交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剩余呼吸道样本进行筛查分析发现,在6名患者的7份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时间可以追溯到2020年1月中旬。其中,最早的阳性患者没有相关旅行史,但其家人患有类似症状。文章称,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在洛杉矶地区的社区传播远早于2020年初进行的广泛诊断测试。
6月8日,《自然·通讯》上发表了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研究团队的文章。研究人员利用样本集合策略,在纽约西奈山卫生系统的呼吸道病原体阴性的3040名患者的鼻咽部标本中,检测出以前未检测到的新冠病毒。这些患者在2020年的前10周内,曾因呼吸道症状或流感样疾病接受过评估。研究人员从早在2020年1月25日收集的标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糖核酸,并从2月底和3月初收集的多个样本池中鉴定出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称,该结果提供了零星新冠病毒感染证据,这比2020年3月纽约市第一个正式记录的病例整整早一个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网站6月15日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州大学、哈佛医学院等开展的一项新的抗体测试研究,检查了最初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全民研究计划”收集的样本,发现美国5个州的新冠病毒感染在2019年12月就已出现。该研究称,在2020年1月至3月美国疫情暴发之初,由于检测能力有限,2020年整个2月的检测都集中在有旅行史的有症状患者身上,这掩盖了病毒出现和社区传播情况。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50个州全民研究计划所有参与者在2020年1月2日至3月18日期间提供的24079份储存血样,在9个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抗体,其中7例来自伊利诺伊州、马萨诸塞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密西西比州的阳性病例,时间早于这5个州公布的首例确诊病例时间。该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在美国5个州的首例确诊病例之前的几周就已出现。论文指出,检测为阳性的样本中最早是2020年1月7日在伊利诺伊州采集的样本。从感染新冠病毒到抗体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4天,这表明新冠病毒最早可能在2019年12月24日就已在伊利诺伊州出现。
上述研究结果扩展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部门去年11月30日发表在《临床传染病》的一项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美国9个州在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期间采集的献血样本进行化验,以查看是否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研究人员在血液样本中发现了新冠病毒抗体,这表明该病毒在美国出现的时间要早于2019年12月13日。文章说,这些数据表明,美国暴发疫情的时间要早得多,所以研究人员才会在2019年12月13日采集的血样中发现新冠病毒抗体,“它也可能解释了美国为何有这么多的新冠肺炎病例”。(记者 曲颂)
新冠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早期感染、中期发烧和后期严重阶段。
第一阶段是受感染后的早期阶段,一般是三到七天。这段时间,你会感到浑身乏力酸痛,干咳,没有食欲、味觉嗅觉伤失。
第二阶段,开始发高烧,持续三到五天。发烧是身体在试图消灭病毒的反应。这时,你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为了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释放了过量的自由基分子(主要是过氧化自由基,是非常活跃的化学反应物质,导致蛋白质变性、DNA损伤),以及很多炎症因子。这些破坏力很强的化合物,无差别攻击,殃及池鱼,造成心、肺、肝肾功能损伤。、
第三阶段(感染10天至15天后),如果病程继续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影响生存。
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3月11日,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搜索
首页
行业资讯首页 资讯
详细内容
广州医学专家答疑新冠疫情防护和救治
时间:2022-12-05 人气:5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要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新冠病毒变异到现在,和最初被人类发现的新冠病毒有什么不同?广州疫情防控下一步最重要的是什么?优化防控措施后会发生医疗挤兑吗?哪些人容易发展为重症?3岁以下婴幼儿无法打疫苗,如何防护?对家庭囤药有何建议?12月2日晚,记者就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护和救治等话题,采访7位抗疫一线的权威医学专家。
访谈专家
谈无症状感染者
可考虑无症状和轻型病例有条件的居家隔离治疗
连日来,广州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引起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防控措施的优化不等于躺平,而是要做更精准的防控。
“原来可能在出现较多病例感染后,会有一个临时管控区。现在风险区精准到楼栋,我觉得非常好、非常精准,也是贯彻国家‘二十条’的措施。”
唐小平表示,按现行的防疫政策,密切接触者有条件的可以居家,但原则上要集中到酒店隔离。阳性患者到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如有症状则到定点和亚定点医院。
待条件成熟,下一步分层分级的诊治可调整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的病例,进行有条件的居家隔离治疗;有症状的或者是病情比较重的,可以到定点医院。
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
唐小平介绍,2020年发生疫情以来,新冠病毒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变异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伽马、奥密克戎等等。
“总体来说,目前入院的新冠患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指南,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就可以出院并居家进行健康监测,再7天后可完全回归到社会。普通型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在10天左右。其中,有肺炎的比例非常低。所以大家真的不用恐慌。我有些朋友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不需要特殊治疗自己就恢复了。”
无症状感染者很少需要医学干预
至于许多市民近日关注的家中备药问题,唐小平表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各级各类医院预备哪些药物,现在有明确指引。
他表示,自己现在在广州方舱现场指挥部工作,方舱的感染者基本上是无症状的,很少需要医学干预,治疗上一般是对症支持,解热镇痛、中药等等。
“很少吃药,喝喝水、休息好了,两次核酸阴性就可以出院了。”
谈重点人群
老年人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在访谈中,唐小平多次强调在疫情中保护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的重要性:“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可能使得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学生接触人群多也容易感染。一老一小预防接种非常重要。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重要的建议是,要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他举例,新加坡8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已达到80%以上,所以新加坡后期,老年人病死率非常低。
他同时提醒,基于原始毒株研制的疫苗,可以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他表示,目前,广州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针的接种率超过85%,但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还是偏低的,只有百分之五十几,第二针和第三针的比例更低。
“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这些重点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不仅仅是要打第一针,最好还要第二针、第三针。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是否发生医疗挤兑 关键在老年人接种比例
有人担心,广州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后,是否会发生医疗挤兑呢?唐小平认为,当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比例提升后,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然了,我们要未雨绸缪,现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做到未雨绸缪,这几天也考虑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ICU的建设。重症病例治疗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从硬件软件做好准备,能够应付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谈中医抗疫
奥密克戎株中医核心病机明确“银翘散+藿香正气散”治疗效果明显
在中医看来,奥密克戎株有何特点,核心病机找到了吗?人称“德叔”的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中医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这一类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探索规律。
中医的治疗原则以祛风清热、化湿为主,运用中医药的经典方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银翘散+藿香正气散加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方舱和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中,中医团队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和广州地理气候特点,运用以上治疗方案进行对应治疗,大部分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腹泻等典型症状的患者,都能在24小时-36小时内得到有效缓解,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经过治疗,患者其核酸转阴时间大为缩短;大量轻型、普通型患者早期全程使用中医药足量准确地进行干预,也阻断了向重症的发展,可以看到,本轮疫情极少出现重症患者。
即使是面对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以近三年来中医战疫总结的大量经验来看,也都能通过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的办法进行治疗,最大程度阻断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症发展。
谈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
婴幼儿若有症状一般2至3天缓解
“我不仅是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也是整个隔离病区的组长,所以我每天都会关注整个院区收治的病人情况,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人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说。
邓西龙介绍,在市八医院收治的人群中,14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占60%左右,其他年龄段例如三岁以下、3~14岁、60岁到80岁、80岁以上的占比大约是40%,其中80岁以上的占到了5%左右,三岁以下的占到了15%左右。“这一老一小的两端就是我们要更加重点关注的人群。”
她强调,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要重点关注。“他们感染以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对这类人群,医院会组织儿科团队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儿科团队也发现,一般来说只要2至3天,症状就可以缓解。”
儿童发展为重症比例比成人低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婴幼儿有哪些影响?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表示,内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没有覆盖到3岁以下婴幼儿。
虽然儿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从国内外的情况和该院接诊过的儿童患者来看,儿童感染病例临床症状都比较轻,发烧时间不长,3至5天很快恢复,主要是发热、咳嗽、乏力、呕吐症状。
无论是毒力比较强的原始毒株、德尔塔,还是现在的奥密克戎,儿童感染后发生肺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都比成人感染者更低。
所以虽然目前婴幼儿没有疫苗覆盖,但由于婴幼儿暴露感染的风险比较低,症状更轻微,所以年轻父母完全不必过度焦虑,做好日常防护即可。
要减少去高风险区和人口聚集、封闭的地方
对3岁以下婴幼儿这个群体有什么预防和照顾的建议?徐翼表示,3岁以内婴幼儿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微。
同时要注意,在秋冬季节,除了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也会造成发热。
如果孩子是中度发热或者低烧,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的精神、食欲。如果精神食欲尚可,体温不是很高,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在家观察。假如出现精神不好、食欲下降、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诊。
家庭照护是重要环节。婴幼儿要减少去高风险区和人口聚集、封闭的地方,减少暴露风险。另外养成孩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也可以有效预防孩子感染风险。
大人打了疫苗,小孩感染概率降低
“通过国内外儿童发病情况看,儿童家庭聚集性发病的占比比较高,高达90%以上,这提示我们家庭成员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徐翼强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职党委副书记龚四堂也同样提醒,就新冠病毒来说,儿童感染的概率大多数是家庭聚集性,“有大人感染才会感染小孩,很少有小孩感染给大人。大人打好疫苗后,小孩感染的概率就明显降低了。”他还强调,“儿童该吃奶的吃奶,该吃肉的吃肉,吃鸡蛋,提高免疫力,就会更好一些。”
孕产妇用药相对要更小心
另外一个重点关注人群是孕产妇。邓西龙说,在临床症状方面,孕产妇症状并没有比普通人群要严重一些,但孕产妇的用药相对来说要更加小心。“所以我们收治到孕产妇,也会让专科去跟进。特别是孕晚期的病人,妇产科团队会提前评估患者什么时候可能会分娩,要采取哪一种方式更安全。经过专科团队的跟进,所有的孕产妇都能很安全地度过这一个时期。”
老年人很少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疾病加重
邓西龙也重点关注8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这类人群相对来说基础疾病会比较多。但我们观察到,真正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老年人病情加重的情况很少见,基本上还是由于其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病情加重。所以目前在我们医院ICU收治的病人都是年龄很大的,80岁、90岁以上。平时就生活不能自理、咳嗽也没有力气的病人,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和救治。”邓西龙表示。
谈预防重症
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力较强,但重症的不多。不过,从一些研究来看,一旦患者发展为重症或者危重症,其危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有哪些有容易发展为重症的倾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教授根据前期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提醒以下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应密切关注:
1.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
2.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或有慢性肺部疾病,或糖尿病、慢性肝病、肾脏疾病、肿瘤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
3.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者;
4.肥胖人群,BMI(身体质量指数)≥30者;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重点人群五点防护建议
黎毅敏教授支招,上述人群在加强日常防护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烧应及时找医生咨询、就诊;
2.积极治疗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血压、血糖,莫擅自停药,以免基础病加重,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会叠加并发症;
3.建议重度吸烟者,即使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建议戒烟,因为戒烟对肺功能的恢复有莫大的帮助;
4.合理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5.调整好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谈心理支持
要让医务人员适当休息
本轮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支援方舱、核酸检测等工作,压力较大,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宁玉萍表示,本轮疫情来势汹汹,传染力很强,很多医务人员都去到一线核酸检测、去到方舱支援,他们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两方面:一是太疲倦了;二是来自家庭,医务人员自己家里也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等等。
怎么缓解呢?“我觉得第一是要让医务人员得到适当的休息,适当地做一些舒缓运动。另外,我们也开通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热线,也可以帮助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
减少患者的病耻感要多做科普
不少老年人对患上新冠有病耻感,对此,宁玉萍表示,病耻感是源于对病毒感染的不理解,觉得它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可能觉得是由于自己没有做好防护而感染,担心会被朋友、邻居指责。
“我觉得首先要多做科普宣传,让他们知道病毒的毒力没有那么强,即使被感染病毒也没有那么恐怖,绝大多数都是轻症,甚至很多都是没有症状的,不要让他们对病毒产生恐惧,就不会有病耻感。”宁玉萍表示。
另外,这个病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要给患者讲清楚,动员老人打疫苗,特别是完成三针疫苗,也要让他们知道并不会发生医疗挤兑,“我们的医院还是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欢迎市民拨打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新冠分疾病早期、疾病进展期、疾病晚期阶段。
1、疾病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为1-14 天,多为 3-7天,早期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轻微,部分患者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
2、疾病进展期: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部炎症,以及炎症介质释放,进而导致发热症状,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的高热或者中低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侵袭可引起疲惫、无力感、肌肉痛等,肺部CT检查可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3、疾病晚期:轻症患者症状会逐渐好转,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发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如果出现乏力、发热等症状,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建议居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明确感染后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治疗。
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三天指的是新型冠状性病毒的中位潜伏期天数为三天。而潜伏期24天的人数属于个别的病例,并不列入主要考虑潜伏天数中。在这个潜伏期为24天的病人身上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的,有可能是由于发病早,然后被误诊,吃了别的一定的药物对这个病毒有一定的克制作用,所以潜伏期会变得更加长。
而还有可能是这个病人具有二次暴露史,说不定他不止一次接触了身上带有病毒的传染源。因为很难对于一个人的行踪调查的完全仔细,很有可能病例年自己是否有接触过,别的潜在的病人都不知道,更何况对于新型管道型病毒还有无症状发病患者,只要暴露在外面都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之所以叫做潜伏期,是因为没有症状,潜伏期是病毒与身体免疫力相互抗争的一段时间,与病毒感染量身体的免疫状况都有关,所以在此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变量,个别人之间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样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更加不可能因为有个别的潜伏期为24天的病患,就去改变自我隔离的时间。对于社会,对于个人来说,这个隔离成本太高。
而在2月11号晚上,朱南山院士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表达,说关于“新型肺炎的潜伏期最长21天”这个报道并不科学,这一篇论文里面的统计方式是来自于患者的口述,而专门的研究病毒的团队根据了各种临床现象来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的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所以关于这篇报道,大家并不应该去过度解读它,更不要过分紧张,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个人的卫生防范,只要防范的够好,病毒就找不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