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读音为hòu,有以下三种意思:
1、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肉可食。可组词为鲎帆(鲎腹部甲壳可以上下翘动,上举时,称“鲎帆”)。
2、鲎虫,节肢动物。俗称“水鳖子”、“王八鱼”。
3、方言,虹。
扩展资料
1、鲎鱼。亦称中国鲎、东方鲎 [horseshoe
crab]。剑尾亚纲,特别是鲎目节肢动物的通称。有一个宽的新月形的头胸甲,在背面有一对大的复眼及两单眼,腹面生出六对步足,中部具一口,有一短小的腹部,腹部与头胸甲有关节相接,腹节愈合成一片,游泳足上附着扁平叶片状鳃,有一长而硬的可动关节的尾剑。
2、鲎∶方言虹的别称 [rainbow]。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鲎
拼音:hòu(声母h,韵母ou,四声)
基本字义:
1、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肉可食:~帆(鲎腹部甲壳可以上下翘动,上举时,称“鲎帆”)。
2、〔~虫〕节肢动物。俗称“水鳖子”、“王八鱼”。
3、方言,虹。
繁体字:鲎,部首:鱼,拼音:hòu
笔画:13,结构:上中下结构
首尾分解:鱼,部件分解:⺌冖鱼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鲎虫[hòu chóng]节肢动物,身体扁平,像鲎,头胸部有甲壳,尾部呈叉状。生活在水田或池沼中。通称水鳖子。
2、鲎珠[hòu zhū]鲎鱼珠。鲎鱼尾部的粟状肉粒,味美,传说可作媚药。
3、鲎帆[hòu fān]鲎背部甲壳可上下翘动,上举时人称鲎帆。
4、鲎簰[hòu pái]成排的鲎帆。
5、鲎媚[hòu mèi]旧称鲎雌雄相依为命。
鲎拼音hòu。
部首鱼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3画。
五笔IPQG、仓颉FBNWM、郑码VDWR、四角90106。
结构上中下、电码7670、区位8655、统一码9C8E。
1、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肉可食:鲎帆(鲎腹部甲壳可以上下翘动,上举时,称“鲎帆”)。
2、〔鲎虫〕节肢动物。俗称“水鳖子”、“王八鱼”。
3、方言,虹。
相关组词:
鲎醢[hòu hǎi]
鲎肉酱。
鲎鱼[hòu yú]
俗称鲎帆,亦称东方鲎、中国鲎,别名“两公婆”。
鲎子酱[hòu zǐ jiàng]
用鲎鱼卵制成的酱。
鲎帆[hòu fān]
鲎背部甲壳可上下翘动,上举时人称鲎帆。
鲎杓官人[hòu sháo guān rén]
旧称贪得无厌的官吏。
鲎珠[hòu zhū]
鲎鱼珠。鲎鱼尾部的粟状肉粒,味美。
鲎媚[hòu mèi]
旧称鲎雌雄相依为命。
蓝色血液“鲎”读音是:hòu。
节肢动物,甲壳类,生活在海中,尾坚硬,形状像宝剑。
鲎是头足纲动物,拥有独特的循环系统,血液中所含的铜显现出来的颜色为蓝色,所以也被称之为——蓝血动物。
鲎简介
鲎(音hòu),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肢口纲(Arthrropoda)剑尾目(Xiphosura)鲎科(Limulidae)鲎属(Tachypleus)。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现仅存3属4种。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年代是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唯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蓝色血液的鲎读法是hòu,声母为h,韵母为òu,声调为第四声,在发音的时候嘴巴微张,舌头稍抵下颌。“鲎”上半部分同“学”,下半部分是“鱼”,所以有的地方把鲎叫做“有学问的鱼”。
中华鲎是一个拥有蓝色血液的奇特生物,生活在浅海中,在中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均有分布,而厦门作为福建省的沿海城市,自然也是鲎的主要栖息地。最让人惊奇的是其血液呈蓝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造成了中华鲎的急剧减少,甚至大量的中华鲎还上了人类的餐桌。
鲎的习性:
鲎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性,让它们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能够克服极端环境带来的生存危机,成为海洋的“活化石”。鲜活饵料鲎最喜爱吃如缢蛏、牡蛎、海水小杂鱼等,其中以缢蛏、牡蛎为最佳。
中华鲎的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很大,水温在20~28'E时,食欲最旺盛;水温在20'E以下,摄食量逐渐减少,低于15C时,几乎不摄食,因此,投饵量要根据水温变化和上次投饵残剩多少而定,一般成鲎每天摄食30~40克牡蛎肉或小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