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鲎(hòu)。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
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被一个叫南派三叔的人改名叫尸鳖,展现在了杨洋男神出演的《盗墓笔记》里。
扩展资料:
鲎肉使用会引起过敏中毒,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可食用。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600~1300m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鲎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扩展资料:
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如果是幼体鲎,食物以单胞藻、轮虫、丰年虫幼体、桡足类为主。如果是成体可以食虾和小鱼。最具特点的就是鲎的血是蓝色的。
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鲎类在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间带的泥滩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鲎
是“鲎”。鲎,属于肢口纲剑尾目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如图 , 可能是 眉足蟹 管须蟹科一种 学名
管须蟹科 Albuneidae 眉足蟹属 Blepharipoda 十足目节肢动物(具体哪种不知)
头胸甲长方形,长16毫米,宽18毫米。背面有数横线条,无额角其,锐棘,懈缘左右硌呈弓形,遍端各有一尖刺,后缘深凹眼精细长扁平半面板状,左右相互密接,角膜很小。第一触角鞭比体遥长,内健有一列的毛,当它埋在沙中时左右二鞭合成一出水管。第一胸足亚螯状。第2~4胸足廓酷司大。第五腹足短小。腹部第1~3节侧甲发达。尾节与尾肢呈扁形。
喜埋藏在沙里。但其独特像长管一样的触角成为其标志。除此之后,外界对其认识依然不太深。
鲎又称三眼恐龙虾,在甘肃省高台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它看起来像蝌蚪又像鱼,很奇怪。发现它的村民在浇灌农田时也发现了它的身影。鲎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的二叠纪,比恐龙还要长。甘肃河间辛家农田里的一个水坑里,到处都是这些奇怪的生物。
每只鲎体长约三四厘米,头上有一个大壳,触角像鱼的胡须。它的身体逐渐变细,腹部发红,几乎所有的触角都在上面,但它在末端分叉,很像蟋蟀。它看起来像是虾、蝌蚪和蟋蟀的结合体。马蹄蟹也被称为三眼恐龙虾,因为它有三只眼睛,两边有黑色的复眼,中间有白色的光敏眼睛。恐龙虾在恐龙时代之后并没有灭绝,所以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现在非常罕见。
鲎是一种古老的大型鳃足类甲壳类动物,生活在断断续续的水域,水质良好。它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它们大多出现在湿地、洼地和池塘中。它们无毒无害。它们不会咬人。他们还可以清除地里的杂草。它们经常以底栖和木质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有时还有一些有机碎屑为食。鲎虫4月下旬至8月底可在福建沿海繁殖。独立夏至进入了产卵的高峰时期。大多数雄性鲎试剂会粘附在雌性鲎试剂上,成对爬到沙滩上挖洞产卵。
鲎是一种典型的水下栖息动物。它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或捕捉小型水生生物及其幼虫。鲎卵生命力强,不怕干旱。当池塘水和湖水干涸时,它们的卵会在许多年后存活下来,并在有水的时候孵化出来。其卵休眠,可在地下休眠1-25年。当条件适宜时,休眠终止,幼虫破壳。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取食方式和食物种类。它们的食物,无论是动物、植物、木材、腐坏物等,都能成为食物。就它们吃的东西而言,昆虫是草食性的,如金龟子,主要以农作物的根或幼苗为食。
体长约70厘米左右。雌雄异体,雌的较雄的大。在甲壳背面的前方中央有1对单眼,稍后方两侧有1对形较大的复眼。头胸部有6对附肢,螯肢形态小,其余5对形态均较大,司步行及捕食。腹部呈三角形,其体节均互相愈合,两侧有6个缺刻,缺刻中各具一短刺。
腹部末端有细长能自由转动的尾节,尾节延长如剑,生有锯齿,鲎能利用尾节撑起身体而跳跃。鲎的幼虫与三叶虫相似,故有“三叶虫”之称,实为和三叶虫不同的动物。
扩展资料:
鲎鱼目前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广西省二级受保护动物。同时,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