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新冠感染患者预后良好,出院后无短期后遗症或遗留少;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减重,可能会遗留脓毒症等后遗症;远期后遗症情况暂不明确。
1.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无后遗症或遗留活动耐力下降等后遗症。
2.轻症及普通感染者:通常无后遗症,有可能遗留味觉嗅觉异常或失灵、肺部不适或肺活量下降、活动耐力下降、活动后气喘等后遗症。
3.重症及危重症感染者:有报道指出,可能会遗留脓毒症、身体残疾、认知障碍等后遗症。
4.远期后遗症:由于缺乏相关文献研究,远期预后尚不明确。
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预后,怀疑新冠感染,建议及时自我隔离并报告
新冠感染者一般都会出现发热、头痛、腰腿疼等症状。年龄阶段也是覆盖比较全面,没有什么特殊的特点。
按照我国第7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来看,新冠感染的症状,基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在病程中可有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新冠感染后症状:
新冠肺炎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例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等。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
极少部分的患者在短期内会出现病情急剧加重,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新冠肺炎的患者为老年人,肺炎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心前区不适、下肢浮肿、尿少、平卧困难等症状。
部分儿童、新生儿病例的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预后比较差。
新型冠状病毒年龄集中在35-58岁。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有报道发病中位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47岁。患者多有疫源地暴露史,及有明确的感染家庭聚集史。聚集性发病特征明显,短期内形成二代感染者、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快速增多,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新冠分疾病早期、疾病进展期、疾病晚期阶段。
1、疾病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为1-14 天,多为 3-7天,早期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轻微,部分患者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
2、疾病进展期: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部炎症,以及炎症介质释放,进而导致发热症状,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的高热或者中低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侵袭可引起疲惫、无力感、肌肉痛等,肺部CT检查可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3、疾病晚期:轻症患者症状会逐渐好转,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发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如果出现乏力、发热等症状,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建议居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明确感染后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治疗。
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
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新冠肺炎属于传染性比较高的呼吸道方面疾病,通常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所出现的症状会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受到每个人体质以及抗病能力的影响,多数人群在感染了新冠肺炎之后,可能会出现低热、高热或咳嗽的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发热是急性炎症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在炎症的刺激下还会引起咳嗽的症状,新冠病毒含有过量毒素,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现象,当新冠状病毒侵袭到味觉器官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味觉功能减退的现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先要先进行隔离,密切监测病情,并且给予药物治疗,可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病毒类药物,比如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变成严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静脉注射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来进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长达14天,一般为3-7天。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约半数患者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会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早期新冠感染症状易与感冒混淆。若起初只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等症状可多留心观察几日,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则需警惕。疫情症状和表现,默认指的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症状和(或)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发热、乏力、干咳,少数病人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后,病人可出现以下表现。
1.轻型病人只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没有明显肺炎表现。
2.重型、危重型病人发热可为中低热,甚至没有明显发热,但会在发病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出凝血功能障碍。
3.部分新生儿及儿童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只有精神弱、呼吸急促。
4.少数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不典型,如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悸、结膜炎等。
如果疫情期间出现了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症状或其他不典型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断,并进行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