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蝎子是昆虫。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
扩展资料:
温度是决定昆虫生长发育速率的最重要的因子,气候变暖能加快昆虫各虫态的发育,导致其首次出现期、迁飞期及种群高峰期提前。
陆生昆虫在环境太热时寻找一个阴凉潮湿的处所。如暴露在阳光下,它使自己处于体表受热面积最小的位置。如太冷,昆虫留在阳光下取暖。
许多蝴蝶在飞行前需展翅收集热量,蛾在飞行前震动翅或抖动身体,并藉毛或鳞片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层空气绝缘层保住体热,最适于飞行的肌肉温度是38~40℃(100~104℉)。在严寒时,身体结冻是对昆虫最大的危险。
蜈蚣,又叫天龙、百脚、百足等。是五毒之一,有毒之物,它的适应性特别的强喜欢躲在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等等能藏身的地方,一般在夏天多出来活动。蜈蚣是肉食动物,吃的东西比较广泛,喜欢捕食各种小昆虫。
蜈蚣的毒素是神经毒素,咬到人后毒液流进伤口内,影起中毒。伤口症状:伤口局部有淤点,周围红肿,剧痛,严重的会出现头痛、呕吐、发热、全身抽搐、休克等症状。蜈蚣的毒性多少和蜈蚣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越大,毒液就排得越多,对人体伤害越大。
蝎子,全世界的蝎子多达1700多种,所有的蝎子都有毒性,只是毒性的大小不同而已。蝎子也是食肉动物有个别的吃植物性饲料。像会全蝎。蝎子一般都是吃无脊椎动物,像蜘蛛、小蜈蚣、蟋蟀、多种昆虫的幼虫。
蝎子的毒性,要看是什么品种,像我国的都是东亚钳蝎比较多,毒性对人来说都不大,一般都不会有生命危险,蛰到的地方会出现红肿和剧烈疼的,这样也要看人自身的体质,疼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要是单单说毒性来说(在国内),蜈蚣的毒性要更胜一筹。要是从捕食来说,蜈蚣的动作迅速,性情残暴。而蝎子,视觉几乎看不到,捕食都是守株待兔,但有些小蜈蚣也能撑为蝎子的盘中餐。同大小体积的蝎子绝对打不过蜈蚣。
而蜈蚣虽然说也是比较毒的动物,但是被咬伤之后,只会在伤口周边起反应,可能被咬伤的人前期会比较痛苦,尤其是关节处会发生剧烈疼痛,不过一般蜈蚣的毒液不至于致命,被咬的人可能4到5小时候之后就会好转,最好不会有太大的伤害。除非毒蜈蚣毒液过敏,也是有可能致命,所以大家被蜈蚣蜇伤也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他们两者的就毒性针对人来说,只能说在国内,最毒的蝎子是以色列金蝎,蜈蚣的毒就没有办法比了。之所以还是蜈蚣的毒性大一点越大越毒。
蜈蚣属于节肢动物。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
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cm~17cm,宽0.5cm~1cm。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
扩展资料
中国南部亚热带、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蜈蚣品种,因为全身深红色,此蜈蚣在古籍中又名天龙,加之体型壮硕,故名"红巨龙",颇有中国特色,部分靠近大陆的热带岛屿上的个体可以达到20cm。
哈氏蜈蚣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诸多国家和地区的蜈蚣品种,因为分布地区靠近热带,所以体型较大。所罗门群岛地区的个体身长可超过20cm。红头蜈蚣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品种,体型因地区差异巨大,分布在日本冲绳地区的个体可以达到20cm。
蜈蚣属于什么类动物?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 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生活习性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是昆虫吗?
不是. 蜈蚣与昆虫同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是昆虫纲,蜈蚣、马陆是多足纲,蜘蛛、螨虫、蝎子是蛛形纲。昆虫的基本特征:“体躯3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而蜘蛛、蜈蚣、蝎子及蜱、螨等无脊椎动物严格来说不是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