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莫名其妙喜欢欺负别的小朋友,甚至还大打出手。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行为,面对这样的家长往往很是生气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下五岁孩子爱打人怎么办?应该怎么教育。
我家小孩五岁了,最近都快成了全民公敌了,小东西最近都不知道怎么了,暴力倾向严重,添上了打人的毛病,几个小朋友玩得好好的,他挥起手来给人家就是一下,在家里也是动不动就打公公婆婆。在幼儿园都有家长向老师告他状了,说自己小孩不可以跟我家孩子一起玩,搞得人家老师也很为难,跟我讲了我特别尴尬,看来这个问题不重视是不行了!五岁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五岁孩子爱打人,首先要总结,要认真查找孩子欺负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父母中是否有暴力压服孩子的现象,看家长是否有溺爱过度造成孩子蛮横任性的现象,或者看是否有不良影响等,以便彻底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
其次就是解决的方法:
1、坚决制止,对孩子打人等欺负人的行为一经发现应该立即制止,严厉批评,让孩子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没有任何人支持的。
2、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小朋友。
3、及时鼓励,当孩子做了些关心他人的事后,要大加表扬。
当然,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小孩子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孩子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孩子发脾气、打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孩子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儿童总是喜欢和同龄人玩的,而且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多让儿童和同龄的孩子玩耍,更有利于他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分享\合作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没有多少性别意识,男女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他的玩伴,慢慢大了以后,他会更喜欢和同性玩,因为爱好更接近.
孩子有打人、骂人之类的攻击行为,急的是家长。不过,在着急上火之前,我劝您先认清——
孩子攻击为哪般?
孩子的攻击行为可分为两种:工具性的攻击和含有敌意的攻击。
工具性的攻击仅仅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例如为了得到别人的玩具;含有敌意的攻击则以损害他人为目的。3~7岁孩子的攻击行为都不含敌意,属于工具性的攻击。
常用对策有偏颇
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惩罚。
这种权威式的高压政策,常常会使不善于思考的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故意犯规、违拗父母。
另一种方法是暂时转移注意力。例如:看见孩子在外面打架,便用哄骗的办法把他拉到屋内看电视。但是,由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随时都可能因为各种事情而“反复发作”,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收效一时,并不是一种控制、减少孩子攻击行为的好办法。
“第三类妙计”——扩散思维
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不妨采用一种扩散思维的方法。
扩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能帮助儿童开阔思路,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争执白热化的时候,能为攻击型的孩子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避免攻击行为。
扩散思维应用实例
比如,当小明因为抢不到皮球而推倒小阳时,家长就可用扩散思维法帮助孩子思考:
“推倒小阳是得到皮球的一个办法,但是,有没有不推人就能得到球的办法呢?好好想想,你会有办法的!”
小明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叫妈妈买一只皮球给我。”
“到有皮球的亲戚家玩。”
“我们比谁跑得快,谁快谁先玩球”。
“我们可以一起玩皮球。”
“我拍球,他在旁边数数。”
……
家长利用孩子提供的答案,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知道:解决争端并不是只有“攻击”一种方法。要知道:幼儿之所以会用攻击行为对付别人,常常是因为没有开动思维机器;而用扩散思维法训练孩子,就能让他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问题,思路一旦打开,就能轻而易举地走出攻击行为的死胡同。
家长备忘
在帮助孩子运用扩散思维时,家长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持续不断地推动孩子去思考,你可以这样说:“不错,你提出了一种好办法,再想想看,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二、孩子很可能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答案,这时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轻易否定。因为否定会使孩子不敢再去想更多的办法。只有家长的不断鼓励,才能使孩子愉快地找到答案,当有趣的答案越来越多时,孩子也会兴奋不已。
三、在出现了大量答案后,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比较,让他找出既有助于合作、又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时,家长要表扬孩子:“你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好办法!”最后,要让孩子自己去试试看,让他亲自看到“聪明思考”的成果,体会到不攻击也能解决问题的欣喜。
宝宝爱打人的原因是很复杂,要纠正宝宝的坏习惯,首先要知道坏习惯是怎样形成的:
1. 宝宝的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敲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的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2. 家长在与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3. 爸爸妈妈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并且伴随愉快的表情。
宝宝对表达自己的感情方式并不知晓,他是在不断的观察和模仿中学习,如果此时给予宝宝错误的信息,例如一边拍打一边嬉笑,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情感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大人们仅仅要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这样,以后宝宝才能顺利地进入幼儿园、学校和社会。
4. 给宝宝看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
5. 家长有不良的习惯(爱打人、动作粗鲁等),或者有家庭暴力的现象。
6. 家长很少陪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以此来宣泄。
7.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烦躁,脾气暴躁和爱打人,这个原因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如何预防和纠正宝宝"爱打人"的坏习惯
了解了造成宝宝“爱打人”的原因,我们就不能找出方法来预防和纠正宝宝“爱打人”的坏习惯。
那就是忽视宝宝“爱打人”的怀习惯,并且主动帮助和引导宝宝建立正确的、适当的情感表达模式,并不断的强化。
这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这种模式的建立如果出现问题,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1.主动传递正确的信息。
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
跟宝宝玩布娃娃,让宝宝拍布娃娃睡觉,给布娃娃盖被、喂布娃娃吃奶等。
经常带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学习互相游戏,团结协作。
养小金鱼等小动物,种花,培养宝宝的爱心和对大自然的兴趣。
2.要经常跟宝宝互相沟通,陪宝宝一起游戏,不要让宝宝一人独自游戏。
经常逗宝宝笑,培养宝宝乐观开朗的性格。
经常带宝宝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亲子活动),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3.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宝宝,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能粗暴制止。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平静以后再跟宝宝讲道理。
4.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宝宝的眼中,父母亲的是永远都是宝宝学习的楷模,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宝宝的行为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5.让宝宝看内容健康的电视,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讲道理。
6.预防和治疗铅中毒,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失衡。
我是一个8岁孩子的父亲
我体会原因有两个,一是潜移默化,二是纵容。
第一个,孩子看到95%的暴力是来源于家庭,所以家长首先以身作则,不是受到侵害,绝不使用暴力。并学会尊重孩子,孩子的人格是尊重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只有孩子得到尊重,他才能体会尊重别人的重要。
第二个,对孩子犯的错,一定要让他负起责任来。绝不纵容,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真心、耐心的对待错误,家长要鼓励和肯定孩子承担责任的行为。因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说耐心到什么程度,只解决眼前事情是绝不够的,是直到孩子能真心承担自己责任才是耐心。
我的想法是,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就要真心付出。
最后祝你们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