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黄帝内经 的健康饮食观(中医健康饮食的背景)

2024-08-25 16:34:26 最新知识 梁佰亿

论《黄帝内经》的健康饮食观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怎样保持健康的方法如下:饮食有节 饮食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保持机体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中医养生系列一:如何通过健康饮食,提升体温

另外,需要注意多吃蔬果、多喝水会使体温降低。蔬菜和水果是公认的“ 健康 饮食的代表,但是,这两类食物水分多,而且通常冷藏后再吃的情况比较多,有让身体变冷的副作用。运动员当中有完全的素食主义者,但是这一部分人群活动肌肉的机会要比一般人多得多、肌肉产生的热量使得体温不会下降。

合理膳食,吃动平衡,因时制宜 多吃蔬果、奶类、豆类,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等,同时加强锻炼,吃和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早餐应尽早食用,晚餐不宜过晚。夜间进食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建议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腥膻、香燥、炙炒和浓烈的食物。清淡饮食更为适宜。食物温度应适中,既不宜过热也不宜过冷。坚硬或半熟的肉品难以消化,应选择熟软食物。老年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

春季饮食,要点是以平补为原则。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秋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冬季 “寒”, 寒气袭人,是气候变化的特点。

中医养生的饮食6原则:食要早、食要少、食要暖、食要缓、食要淡、食要软。食要早早就是到了饭点得吃饭。另外,从中医的角度讲,上午7点~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候,所以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还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传统膳食”的力量,一窥传统饮食健康秘诀

中国的传统膳食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具体就是以五谷杂粮与豆类为主食,我们日常食物中70%的热量和67%的蛋白质都是来自于主食谷物,还以新鲜的丰富的蔬菜为副食,同时还适当的吃一些水果、菌类、藻类,外加少量动物性食物如肉食等。

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我们知道人体需要全面而均衡的各种营养成分,所以《黄帝内经》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还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体质健壮者,应该多吃清淡饮食,不宜过多食用荤厚难消化及辛辣之品。

我国古代先人总结出的膳食原则是“食饮有节”,同时还应“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意思是说,如果饮食不节制、生活不规律,就会损伤脾胃和身体。如何做到食饮“有节”?古人养生推崇的是“三寒两倒七分饱”。

饮食健康要注意什么“吃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吃则尤其重要。只有学会了正确的饮食方式,才能吃出健康、吃出营养。”营养专家认为,现在能吃的人不少,会吃的人则寥寥无几。那么怎么吃才叫会吃呢?营养专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记的“五字膳食指南”,即粗、杂、淡、鲜、净。

中医食疗有何临床意义?请举例说明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1、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食疗中,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手段。综上所述,“三因”制宜是食疗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2、饮食养生首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谓食补,就是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同时食补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3、秘方二:健脑补肾方适用:因肾精亏虚引起的脑髓不充、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症状。做法:核桃仁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200克、炒莲子200克、炒大枣50克,装瓶或罐内,加入低度白酒,酒应超过中药约3厘米,每天搅动一次,半月后酌加蜂蜜,每天适量饮用。

4、饮食是中医养胃食疗的常见内容,除遵循饮食原则外,在日常中要多食牛奶、包心菜、汤水、茯苓、莲子、芡实、猪肚、羊肉、菠菜、红薯、桂圆、山药、南瓜、胡萝卜等容易消化且符合养胃特点的食物。同时要注意烹饪的方式方法,食物制作要多以炖,煲,煮为主。

发表评论: